《酬刘书记见赠》
时间: 2025-01-06 09:0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在西峰末,怜君和气多。劳生同朽索,急景似倾波。禅者行担锡,樵师语隔坡。旱生赤藓,古木架青萝。石涧新蝉脱,茅檐旧燕窠。篇章蒙见许,松月好相过。思苦通真理,吟清合大和。,风起送渔歌。
白话文翻译
独自在西峰的尽头,怜爱您和气的品质。劳累的生活如同腐朽的绳索,时光流逝如同倾泻的波涛。禅者背着锡杖行走,樵夫在山坡对面交谈。干旱使得地面长出红色的苔藓,古老的树木上缠绕着青色的藤萝。石涧中新的蝉蜕,茅屋檐下旧的燕巢。我的诗篇得到您的赞赏,松林间的月光下我们相聚甚欢。思考深奥的真理,吟咏清新和谐的诗句。风起时,传来渔夫的歌声。
注释
- 劳生同朽索:比喻劳累的生活如同腐朽的绳索,难以持久。
- 急景似倾波:形容时光流逝迅速,如同倾泻的波涛。
- 禅者行担锡:禅者背着锡杖行走,指禅修者。
- 旱生赤藓:干旱使得地面长出红色的苔藓。
- 古木架青萝:古老的树木上缠绕着青色的藤萝。
- 篇章蒙见许:我的诗篇得到您的赞赏。
- 松月好相过:松林间的月光下我们相聚甚欢。
- 思苦通真理:思考深奥的真理。
- 吟清合大和:吟咏清新和谐的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山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山甫回应刘书记的赠诗而作,表达了对刘书记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西峰、禅者、樵夫、古木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劳生同朽索,急景似倾波”一句,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篇章蒙见许,松月好相过”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在西峰末:诗人独自在西峰的尽头,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 怜君和气多:表达了对刘书记和气品质的赞赏。
- 劳生同朽索:用比喻表达了对劳累生活的感慨。
- 急景似倾波:形容时光流逝迅速。
- 禅者行担锡:描绘禅修者的形象。
- 樵师语隔坡:樵夫在山坡对面交谈,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旱生赤藓:干旱使得地面长出红色的苔藓,描绘了干旱的景象。
- 古木架青萝:古老的树木上缠绕着青色的藤萝,增添了古朴的气息。
- 石涧新蝉脱:石涧中新的蝉蜕,描绘了自然的生机。
- 茅檐旧燕窠:茅屋檐下旧的燕巢,增添了家的温馨。
- 篇章蒙见许:我的诗篇得到您的赞赏,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
- 松月好相过:松林间的月光下我们相聚甚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思苦通真理:思考深奥的真理,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 吟清合大和:吟咏清新和谐的诗句,体现了诗歌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劳生同朽索”、“急景似倾波”,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和时光的感慨。
- 拟人:如“禅者行担锡”、“樵师语隔坡”,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行为和语言。
- 对仗:如“篇章蒙见许,松月好相过”,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感激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峰:孤寂的象征。
- 禅者:禅修者的形象,代表宁静和超脱。
- 樵师:樵夫的形象,代表自然和朴实。
- 赤藓:干旱的象征。
- 古木:古老和坚韧的象征。
- 青萝:自然和生命的象征。
- 新蝉脱:新生和变化的象征。
- 旧燕窠:家的象征。
- 松月:宁静和美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劳生同朽索”比喻的是什么? A. 劳累的生活 B. 腐朽的绳索 C. 时光流逝 D. 自然景色
-
“急景似倾波”形容的是什么? A. 劳累的生活 B. 腐朽的绳索 C. 时光流逝 D. 自然景色
-
诗中提到的“禅者”和“樵师”分别代表什么? A. 宁静和超脱;自然和朴实 B. 劳累和腐朽;时光流逝 C. 新生和变化;家的象征 D. 宁静和美好;自然和生命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山甫的《酬刘书记见赠》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但李诗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王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山甫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