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举别所知》
时间: 2025-01-06 11:48: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赴举别所知 李山甫 〔唐代〕 腰剑囊书出户迟,壮心奇命两相疑。 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 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 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
白话文翻译:
我腰间佩剑,囊中带书,出门时犹豫不决,壮志与命运相互猜疑。 我穿着麻衣,举起双手,但桂树只长出三两枝。 黄祖不怜惜鹦鹉般的客人,志公却偏爱麒麟般的儿子。 叔牙担忧我,应该会感到痛苦,我回首天涯,寄托我的思念。
注释:
- 腰剑囊书:指携带武器和书籍,象征着文武双全。
- 壮心奇命:壮志与命运,指个人的抱负与天命之间的矛盾。
- 麻衣:古代士人常穿的粗布衣服,这里指作者自己。
- 桂树:比喻科举考试,桂树枝少,暗示考试不易成功。
- 黄祖:三国时期的人物,不怜惜祢衡(鹦鹉客),这里比喻不重视人才的人。
- 志公:指南朝梁的志公禅师,偏赏麒麟儿,比喻赏识英才的人。
- 叔牙: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与管仲相交,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或知己。
诗词背景:
李山甫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这首《赴举别所知》反映了诗人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命运的疑虑,以及对朋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赴京应试时的复杂情感。首联“腰剑囊书出户迟,壮心奇命两相疑”描绘了诗人出门时的犹豫,剑与书象征着文武双全,但壮志与命运的矛盾使他迟疑不决。颔联“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通过麻衣和桂树的意象,暗示了科举之路的艰难和希望的渺茫。颈联“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用典故对比了人才的不被重视和被赏识的两种境遇。尾联“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则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腰剑囊书”和“壮心奇命”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双重身份和内心的矛盾。
- 颔联:用“麻衣”和“桂树”的意象,具体化了诗人的困境和科举的艰难。
- 颈联:通过典故的运用,对比了人才的不同遭遇,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 尾联:以“叔牙”为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桂树只生三两枝”比喻科举考试的成功机会渺茫。
- 对比:如“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对比了人才的不同待遇。
- 典故:如“黄祖”和“志公”的典故,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赴京应试时的复杂情感,包括对未来的期待、对命运的疑虑、对科举之路的艰难认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腰剑囊书:象征文武双全,但也反映了诗人的犹豫和不安。
- 麻衣:象征士人的身份,也暗示了诗人的朴素和谦逊。
- 桂树:象征科举考试,枝少暗示成功的机会不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腰剑囊书”象征什么? A. 文武双全 B. 旅行装备 C. 战斗准备 D. 学习工具
-
“桂树只生三两枝”暗示了什么? A. 科举考试容易 B. 科举考试艰难 C. 桂树生长缓慢 D. 诗人喜爱桂树
-
诗中的“黄祖”和“志公”分别比喻什么? A. 不重视人才的人和赏识英才的人 B. 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 C. 诗人的朋友和敌人 D. 科举考试的考官和考生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诗人对科举的期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山甫的《赴举别所知》与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都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科举的复杂情感,但李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山甫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唐代文学的背景和诗人创作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