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秋山中作 谁到山中语,雨馀风气秋。 烟岚出涧底,瀑布落床头。 至道亦非远,僻诗须苦求。 千峰有嘉景,拄杖独巡游。
白话文翻译:
有谁在山中低语,雨后风中带着秋意。 烟雾从涧底升起,瀑布仿佛落在床头。 至高的道理并不遥远,偏僻的诗句需要苦苦追寻。 群山中有美丽的景色,我拄着拐杖独自巡游。
注释:
- 雨馀:雨后。
- 风气:风中的气息。
- 烟岚:山中的雾气。
- 涧底:山涧的底部。
- 至道:至高的道理或真理。
- 僻诗:指偏僻、不易理解的诗句。
- 嘉景:美丽的景色。
- 拄杖:拄着拐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山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山水田园为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此诗描绘了早秋山中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隐居山中时,通过对山中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坚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早秋山中的景色,通过“雨馀风气秋”、“烟岚出涧底”、“瀑布落床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中“至道亦非远,僻诗须苦求”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认为追求至高的道理并不遥远,但创作出深刻的诗句却需要不懈的努力。最后两句“千峰有嘉景,拄杖独巡游”则展现了诗人独自在山中巡游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到山中语,雨馀风气秋。”:诗人以问句开头,引出山中的宁静和秋意,雨后的风带着秋天的气息。
- “烟岚出涧底,瀑布落床头。”:描绘山中的雾气和瀑布,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壮观的景象。
- “至道亦非远,僻诗须苦求。”: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看法,认为追求至高的道理并不遥远,但创作出深刻的诗句却需要不懈的努力。
- “千峰有嘉景,拄杖独巡游。”:展现了诗人独自在山中巡游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瀑布落床头”中的“落”字,赋予瀑布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烟岚出涧底,瀑布落床头”中的“出”与“落”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并通过“至道亦非远,僻诗须苦求”一句,强调了诗歌创作的不易和对深刻诗句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雨馀风气秋:雨后的风带着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 烟岚出涧底:山中的雾气从涧底升起,增添了一种幽静的美感。
- 瀑布落床头:瀑布仿佛落在床头,增强了景象的壮观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馀风气秋”中的“雨馀”指的是什么? A. 雨前 B. 雨后 C. 雨中
- “烟岚出涧底”中的“烟岚”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雾气 B. 山中的云 C. 山中的烟
- “至道亦非远,僻诗须苦求”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诗歌创作 B. 自然美景 C. 人生哲学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中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山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山甫的《早秋山中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秋景,但李诗更注重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而王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山甫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