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

时间: 2024-09-19 21:15:04

红藤拄杖扶衰病,村北村南破夜行。

闲绕长堤逐萤火,戏临荒沼问蛙声。

倦游但有笭箵兴,久客真谙笭箵情。

安得故人同一醉,三更城上看河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行
作者: 陆游 〔宋代〕

红藤拄杖扶衰病,村北村南破夜行。
闲绕长堤逐萤火,戏临荒沼问蛙声。
倦游但有笭箵兴,久客真谙笭箵情。
安得故人同一醉,三更城上看河倾。

白话文翻译:

我手拄着红藤杖,身体虚弱,夜里在村北村南走动。
悠闲地绕着长堤追逐萤火虫,嬉戏于荒沼边问蛙声。
游玩已久,只有笭箵的美好情趣,作为长久客人我真正明白笭箵的情感。
我希望故友能与我一同痛饮,在三更时分的城上看河水倾泻而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藤:指用红藤制作的拐杖,象征年老体衰。
  • 衰病:身体虚弱的状态。
  • 破夜行:在夜间行走,指破晓时分或夜深时分。
  • 闲绕:悠闲地环绕。
  • 长堤:指河岸的堤坝。
  • 逐萤火:追逐萤火虫,形容悠闲的夜游。
  • 笭箵:古代指一种竹制的乐器,象征乐趣。
  • 故人:老朋友。

典故解析:

  • 笭箵:古代文人常用竹笛、竹筒等乐器,寓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老友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豪放,内容丰富,常以爱国、抒怀为主,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夜行》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中流露出他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在艰难岁月中寻找乐趣的情感。

诗歌鉴赏:

《夜行》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陆游晚年孤独的心境与对友人的渴望。诗的开头以“红藤拄杖扶衰病”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身处的衰老境地,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接下来的“村北村南破夜行”,则渲染出一种孤独而无奈的夜行情境,夜的黑暗与生命的脆弱交织在一起。

“闲绕长堤逐萤火,戏临荒沼问蛙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这种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对孤独境遇的无奈。

“倦游但有笭箵兴,久客真谙笭箵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乐趣的珍视,即使在疲惫与孤独中,依然能从音乐和自然中找到安慰。而最后一句“安得故人同一醉,三更城上看河倾”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渴望与故友共享这一刻的美好,表现出深厚的友谊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陆游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兼具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藤拄杖扶衰病:以拐杖支撑自己的虚弱,展现老年病痛。
  • 村北村南破夜行:在夜间走动,表达孤独与无奈。
  • 闲绕长堤逐萤火:悠闲地在堤边追逐萤火虫,体现生活的细腻与乐趣。
  • 戏临荒沼问蛙声:在荒沼边嬉戏,询问蛙声,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 倦游但有笭箵兴:虽然疲倦,但仍有乐趣,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久客真谙笭箵情:作为长久的客人,对笭箵的情感更为深刻。
  • 安得故人同一醉:渴望与朋友共享欢乐,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 三更城上看河倾:描绘在夜晚城上看河水流淌的美好景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村北村南”与“破夜行”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如“问蛙声”,赋予蛙声以情感,使自然生动。
  • 比喻:笭箵象征着乐趣与情感,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夜行为背景,表达了陆游对生命的感悟,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揭示了人在孤独与困境中的乐观与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藤拄杖:象征衰老与病痛。
  • 萤火:象征生命的微光与希望。
  • 蛙声:自然的声音,象征生命的活力。
  • 笭箵:象征乐趣与友谊。
  • 河倾: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流逝的时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藤拄杖”指什么? A. 年轻人
    B. 诗人的拐杖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2. 诗中“倦游但有笭箵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旅途的厌倦
    B. 对生活乐趣的珍视
    C. 对友谊的失望
    D. 对自然的无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关于友情与离别的主题。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但陆游更注重描绘自然景物,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