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寺》

时间: 2025-01-17 09:43:10

山势抱烟光,重门突兀傍。

连檐金像阁,半壁石龛廊。

碧树丛高顶,清池占下方。

徒悲宦游意,尽日老僧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头城寺
张祜 〔唐代〕

山势抱烟光,重门突兀傍。
连檐金像阁,半壁石龛廊。
碧树丛高顶,清池占下方。
徒悲宦游意,尽日老僧房。

白话文翻译:

山势环抱着烟雾缭绕的光芒,寺庙的重门屹立在旁边。
屋檐连接着金色的佛像阁楼,半边是石头做的走廊。
碧绿色的树木丛生在高处,清澈的池塘位于下方。
我徒然感叹游宦生涯的无奈,整日待在老僧的房间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势:山的形势、轮廓。
  • :环绕、围绕。
  • 突兀:高耸、显眼。
  • 连檐:屋檐相连,形容建筑的结构。
  • 金像阁:供奉金色佛像的阁楼。
  • 石龛:石头做的佛龛。
  • 碧树:青翠的树木。
  • 清池:清澈的池塘。
  • 宦游:指官员出外任职的生活。
  • 老僧房:老和尚的居住之所。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宦游”一词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华,唐代诗人,生年不详,主要活跃于中晚唐时期。其诗风清新淡雅,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描写寺庙、山水等题材上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石头城寺》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诗人往往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此时,宦游生活成为许多文人的共同经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无奈与忧愁在诗中得以体现。

诗歌鉴赏:

《石头城寺》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石头城寺的幽静与美丽。开篇“山势抱烟光”便以生动的意象引人入胜,描绘出山与光交融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接着,重门、金像阁、石龛等建筑细节描写,使得寺庙的气氛愈显庄重与神圣,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静谧的宗教空间。

然而,诗的情感基调转向,最后两句“徒悲宦游意,尽日老僧房”则是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人以“徒悲”二字,表达了对官场游历的无奈与失落,老僧房的描写则体现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描写优美景色中融入了个人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势抱烟光:山的轮廓与烟雾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重门突兀傍:重重的门显得高耸而独立,暗示了寺庙的庄严。
  • 连檐金像阁:金色的阁楼与屋檐相连,突显了佛教文化的熏陶。
  • 半壁石龛廊:石头构建的走廊,给人一种古朴而稳重的印象。
  • 碧树丛高顶:高耸的碧绿树木,象征着生命的旺盛。
  • 清池占下方:清澈的池塘位于下方,形成自然的和谐美。
  • 徒悲宦游意:对官场生涯的无奈感叹,流露出诗人的孤独。
  • 尽日老僧房:整日待在老僧的房间,显示了对清静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山势与烟光的结合表现出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均衡,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用“碧树”“清池”等意象传达自然之美,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宦游生涯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心灵宁静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势:象征着自然的伟岸与静谧。
  • 金像阁:象征着信仰与精神寄托。
  • 碧树:象征生命与充满朝气的自然。
  • 清池: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头城寺》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祜
    C. 王维
    D. 杜甫

  2. 诗中提到“重门突兀傍”,此句主要描述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寺庙的庄严
    C. 个人感情
    D. 生活琐事

  3. “徒悲宦游意”中的“徒”字意为:
    A. 觉得
    B. 徒然
    C. 徒步
    D. 徒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张祜的《石头城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石头城寺》更注重对寺庙的描写与内心感受,而《鹿柴》则强调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石头城寺》这首诗,以及其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