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乐(双调·第二)》
时间: 2024-09-19 21:2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迎春乐(双调·第二)
作者:周邦彦
桃蹊柳曲闲踪迹。
俱曾是大堤客。
解春衣贳酒城南陌。
频醉卧胡姬侧。
鬓点吴霜嗟早白。
更谁念玉溪消息。
他日水云身,相望处无南北。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时,桃花小径和柳树曲折的道路上我闲逛。
我也曾是那大堤上的游客。
春天到了,我脱下春装,在城南的街陌上畅饮。
我常常醉卧在胡姬的身旁。
鬓发已染上了吴地的白霜,真让人叹息光阴的催促。
又有谁会想念我在玉溪的消息呢?
未来的某一天,我和你在水云之间相望,却不知南北方位。
注释
- 桃蹊:桃花小径,指春天桃花盛开的地方。
- 柳曲:柳树的曲折小路,营造出春天的气息。
- 大堤:指沿河的堤坝,古时人们常在这里游玩。
- 贳酒:畅饮,借酒消愁。
- 胡姬:指歌妓,古代的女子唱曲者。
- 鬓点吴霜:鬓发上染上了白霜,象征年华已逝,感叹时光流逝。
- 玉溪:指美丽的溪流,常用以象征美好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江苏常熟人,北宋著名词人。他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以清丽婉约的词风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创作背景:这首《迎春乐》创作于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迎春乐》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周邦彦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日的闲适与惆怅。开篇“桃蹊柳曲闲踪迹”便引入了春天的意象,桃花和柳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景画,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下来的“俱曾是大堤客”表明作者曾在此地游玩,既是对春日的怀念,也暗含对往昔的追忆。
“解春衣贳酒城南陌”则展现了作者在春天的惬意生活,脱去繁重的春衣,畅饮美酒,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然而,随着“鬓点吴霜嗟早白”的出现,词调瞬间转向忧伤,白霜染鬓象征着光阴的无情,作者在享受春日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带来了深深的惆怅。
“更谁念玉溪消息”表达了作者对他人的孤独感,似乎在问世人是否会关心自己,而“他日水云身,相望处无南北”则传递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未来的相望虽美好,却无所谓方向感,这让人对人生的无常感到无比伤感。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流逝岁月的哀伤,体现了周邦彦词作的深邃与优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蹊柳曲闲踪迹:描绘春天的桃花小径和柳树曲折的小路,表达游玩的悠闲。
- 俱曾是大堤客:回忆自己曾是游览大堤的游客,透露对往昔的怀念。
- 解春衣贳酒城南陌:在春天里,脱去厚重的服装,饮酒消愁,体现春日的放松。
- 频醉卧胡姬侧:常常醉卧在歌妓旁边,展现一种享乐主义的生活态度。
- 鬓点吴霜嗟早白:头发已染上白霜,感叹年华已逝,表现出一种无奈。
- 更谁念玉溪消息:对他人的关心感到失落,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 他日水云身,相望处无南北:未来的重逢虽美丽,但不知彼此的去向,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桃蹊柳曲”与“大堤客”,形成优美的对称。
- 比喻:如“鬓点吴霜”,形象地比喻人到中年,时光的流逝。
- 拟人:如“水云身”,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蹊:象征春天的繁荣与生命的活力。
- 柳曲:象征柔美与温柔,代表着春天的气息。
- 酒:象征放纵与享乐,反映人生的洒脱与短暂。
- 吴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带有悲凉感。
- 玉溪:象征美好的回忆与逝去的青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蹊”指的是什么?
- A. 桃花小径
- B. 桃树
- C. 桃子
- D. 小溪
-
“鬓点吴霜”中的“吴霜”是什么意思?
- A. 美酒
- B. 年华
- C. 白霜
- D. 柳树
-
诗中“更谁念玉溪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高兴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周邦彦的《迎春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但周邦彦的作品更倾向于对春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文学史》
- 《周邦彦研究》
这些书籍和文章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周邦彦的词风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