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忆钱唐)》
时间: 2024-09-19 21:2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忆钱唐)
作者:周邦彦 〔宋代〕
山崦笼春,江城吹雨,暮天烟淡云昏。
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
苏小当年秀骨,萦蔓草空想罗裙。
潮声起,高楼喷笛,五两了无闻。
凄凉,怀故国,朝钟暮鼓,十载红尘。
似梦魂迢递,长到吴门。
闻道花开陌上,歌旧曲愁杀王孙。
何时见唤酒,同倒瓮头春。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山峦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江城的雨丝轻轻飘洒,黄昏时分的天空朦胧而昏暗。渔市上酒旗飘扬,却冷冷清清,杏花村也显得冷落。苏小(苏小小)当年身姿娇美,令人怀念,如今只剩下空想的罗裙与缠绕的野草。潮声此起彼伏,高楼中传来的笛声,却没有人听闻。凄凉的心情中,怀念故国,早晚的钟声与鼓声,已经十年红尘过去。仿佛梦中的魂魄,遥远地回到吴门。听说陌上花开,唱着旧曲,愁苦得让王孙感到无奈。何时才能再唤来美酒,共同倒酒迎春呢?
注释:
- 山崦:山峦,指的是山的轮廓和层次。
- 江城:指代江边的城市,这里特指钱塘江的城市。
- 酒旗:酒楼酒家的招牌。
- 苏小:苏小小,古代著名的歌妓,代表美丽和才情。
- 潮声:指海潮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吴门:指江南的一个地方,通常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
典故解析:
- 苏小:苏小小为唐代著名歌妓,因其美丽和才情而闻名,诗中提到她是为了表达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 朝钟暮鼓:古代寺庙的钟声和鼓声,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对故国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江苏扬州人,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以其精湛的词艺和清丽的文风著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周邦彦晚年,正值南宋初期,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交织,表现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满庭芳(忆钱唐)》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江南的深切怀念与对往昔时光的感伤。开篇以“山崦笼春,江城吹雨”引入,描绘了一幅春雨迷蒙的江城图景,充满了诗意和情感。在这幅图景中,酒旗和渔市的冷落对比出杏花村的凄凉,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氛围。诗中提到的“苏小当年秀骨”,不仅是对美人的怀念,更是对青春年华的追忆。随后的“潮声起,高楼喷笛”,则是时间流逝的表现,尽管高楼中传来的笛声悠扬,却无人倾听,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怀故国,朝钟暮鼓,十载红尘”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流逝结合在一起,表达出对过往岁月的眷恋与对现状的无奈。最后,诗人以“闻道花开陌上,歌旧曲愁杀王孙”结束,展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感慨,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崦笼春,江城吹雨:描绘春天雨中的江城,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对比热闹的渔市与冷清的杏花村,反映了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苏小当年秀骨:提及苏小小的美丽,唤起对往昔的怀念。
- 潮声起,高楼喷笛,五两了无闻:潮声与笛声的结合,凸显孤独。
- 凄凉,怀故国,朝钟暮鼓,十载红尘:通过对故国的怀念,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似梦魂迢递,长到吴门:梦境与现实交织,表现对故乡的向往。
- 闻道花开陌上,歌旧曲愁杀王孙:听闻春天的花开,感到无尽的愁苦。
- 何时见唤酒,同倒瓮头春:期待再次与友共饮,迎接春天。
修辞手法:
- 比喻:“潮声起”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对仗:如“朝钟暮鼓”,工整且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江城:代表故乡的回忆。
- 酒旗:传达欢乐与喧嚣的场景。
- 潮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苏小”指的是: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B. 一位历史人物
C. 一种植物 -
“朝钟暮鼓”体现了诗中的哪种情感? A. 快乐
B. 怀念与无奈
C. 愤怒 -
诗人希望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对春天的期望? A. 潮声
B. 杏花
C. 酒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描绘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周邦彦的怀乡情怀有相似之处,但情感更为个人化和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华诗词大典》
- 周邦彦的生平与作品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