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晴至报恩山寺》
时间: 2025-01-14 18:5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晴至报恩山寺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白话文翻译:
山石险峻,小路崎岖,穿过松林竹丛,露水沾湿了衣裳。 远处的烟雾散开,两只鸥鸟落在水面上,阳光照耀下,一只野鸡在高高的林间飞翔。 大麦还未收割,园子里的工作晚了,小蚕还在稀疏的桑叶间躺着。 傍晚时分,烟雾笼罩,牛羊归圈,我随意地骑马在林间漫步,月光下归家。
注释:
- 山石巉巉:形容山石险峻。
- 磴道微:指山路狭窄,不易行走。
- 拂松穿竹:穿过松林和竹丛。
- 露沾衣:露水沾湿了衣服。
- 烟开远水:远处的烟雾散开。
- 双鸥落:两只鸥鸟落在水面上。
- 日照高林:阳光照耀在高高的林间。
- 一雉飞:一只野鸡飞翔。
- 大麦未收:大麦还未收割。
- 治圃晚:园子里的工作晚了。
- 小蚕犹卧:小蚕还在躺着。
- 斫桑稀:砍下的桑叶稀疏。
- 暮烟已合:傍晚时分,烟雾笼罩。
- 牛羊下:牛羊归圈。
- 信马林间:随意地骑马在林间。
- 步月归:在月光下归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早晴至报恩山寺》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清晨登山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美景和宁静的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文同游览报恩山寺时,清晨的景色触动了他的诗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山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宁静。诗中,“山石巉巉磴道微”一句,既表现了山路的险峻,又暗示了行走的艰难,而“拂松穿竹露沾衣”则进一步以露水沾衣的细节,增添了清晨的清新感。后两句通过对远水、高林的描绘,展现了开阔的视野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结尾的“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则以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石巉巉磴道微”:描绘山路的险峻和狭窄,为全诗设定了背景。
- “拂松穿竹露沾衣”: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清晨的清新和行走的艰辛。
- “烟开远水双鸥落”:远景的描绘,展现了开阔的视野和宁静的水面。
- “日照高林一雉飞”:近景的描绘,展现了阳光下的生机和活力。
- “大麦未收治圃晚”: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事的繁忙和季节的变迁。
- “小蚕犹卧斫桑稀”: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细致。
- “暮烟已合牛羊下”:傍晚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和谐。
- “信马林间步月归”:结尾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烟开远水双鸥落”中的“烟开”,赋予烟雾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山石巉巉磴道微”与“拂松穿竹露沾衣”,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山寺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山石:险峻,象征着自然的挑战和坚韧。
- 露水:清新,象征着清晨的纯净和生机。
- 鸥鸟:宁静,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和自由。
- 野鸡:活力,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 大麦、小蚕:田园,象征着农耕生活和季节的变迁。
- 暮烟、牛羊:宁静,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和谐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石巉巉磴道微”一句描绘了什么? A. 山路的险峻 B. 山路的平坦 C. 山路的宽阔 D. 山路的弯曲
-
“拂松穿竹露沾衣”中的“露沾衣”表达了什么? A. 清晨的清新 B. 清晨的寒冷 C. 清晨的热闹 D. 清晨的寂静
-
“烟开远水双鸥落”中的“烟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日照高林一雉飞”中的“一雉飞”描绘了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自然的生机 C. 自然的挑战 D. 自然的和谐
答案:
- A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间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宁静。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词对比:
- 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间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宁静,但文同的诗更加注重细节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