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河湟故地》

时间: 2025-01-01 14:51:12

哑儿峡西山已尘,驮金辇帛无断群。

河湟故疆尽收复,解辫厥角归如云。

堂中玉带赐丞相,陇外金节酬将军。

唐兵万里若日月,请作古今人未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哑儿峡西山已尘,驮金辇帛无断群。河湟故疆尽收复,解辫厥角归如云。堂中玉带赐丞相,陇外金节酬将军。唐兵万里若日月,请作古今人未闻。

白话文翻译:

哑儿峡以西的山峦已被尘埃覆盖,载着金银和丝绸的车队络绎不绝。河湟地区的旧疆域已经全部收复,解开辫子、低头归顺的人群如云涌来。朝堂中赐予丞相玉带,边疆外以金节酬谢将军。唐朝的军队远征万里,如同日月般辉煌,这样的事迹请作为古今未曾听闻的传奇。

注释:

  • 哑儿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边疆地区。
  • 驮金辇帛:指载运金银财宝和丝绸的车队。
  • 河湟故疆:指河湟地区,历史上为唐朝的边疆。
  • 解辫厥角:指边疆民族解开辫子,低头归顺,表示投降。
  • 玉带:古代高官的服饰,此处指赐予丞相的荣誉。
  • 金节:古代将军的节杖,象征军权和荣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对边疆收复的喜悦和对将领的赞扬。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河湟地区被宋朝收复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边疆安定和将领功绩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收复的盛况,展现了国家的强盛和将领的英勇。诗中“哑儿峡西山已尘”和“驮金辇帛无断群”描绘了边疆的繁忙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而“河湟故疆尽收复,解辫厥角归如云”则直接表达了边疆民族的归顺,显示了国家的威望。最后两句“堂中玉带赐丞相,陇外金节酬将军”和“唐兵万里若日月,请作古今人未闻”则是对将领的极高赞誉,将他们的功绩比作古今未有的辉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哑儿峡西山已尘”:描绘边疆的繁忙景象,尘埃飞扬,象征着国家的活动和繁荣。
  • “驮金辇帛无断群”:描述载运财宝的车队络绎不绝,显示国家的富强。
  • “河湟故疆尽收复”:直接表达边疆的收复,是国家安定的重要标志。
  • “解辫厥角归如云”:描绘边疆民族的归顺,如云涌来,显示国家的威望。
  • “堂中玉带赐丞相”:赐予丞相玉带,是对其功绩的认可和荣誉的象征。
  • “陇外金节酬将军”:以金节酬谢将军,是对其军事成就的表彰。
  • “唐兵万里若日月”:将唐朝军队的远征比作日月,显示其辉煌和不可战胜。
  • “请作古今人未闻”:将这一事迹视为古今未有的传奇,强调其非凡和独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唐兵万里若日月”,将军队比作日月,显示其辉煌和不可战胜。
  • 对仗:如“堂中玉带赐丞相,陇外金节酬将军”,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国家的强盛和将领的英勇,通过描绘边疆收复的盛况和将领的功绩,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将领荣誉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哑儿峡、驮金辇帛、河湟故疆、解辫厥角、玉带、金节、唐兵、日月。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哑儿峡和河湟故疆象征边疆,驮金辇帛象征国家的富强,解辫厥角象征边疆民族的归顺,玉带和金节象征将领的荣誉,唐兵和日月象征军队的辉煌和不可战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驮金辇帛无断群”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边疆的繁忙 B. 国家的富强 C. 将领的英勇 D. 民族的归顺

  2. “解辫厥角归如云”中的“解辫厥角”指的是什么? A. 边疆民族的归顺 B. 将领的荣誉 C. 国家的富强 D. 军队的辉煌

  3. 诗中“唐兵万里若日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对仗 C. 拟人 D. 夸张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疆的景象和将领的英勇。
  • 王昌龄的《出塞》:通过边塞诗的形式,表达了对边疆安定和将领功绩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文同的《收复河湟故地》与杜甫的《出塞》:两者都描绘了边疆的景象和将领的英勇,但文同的诗更加注重对国家强盛和将领荣誉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和王昌龄的边塞诗,可以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