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退食高楼上,湖山向晚晴。
桐花落万井,月影出重城。
水竹凉风起,帘帏暑气清。
萧萧独无事,因见莅人情。
白话文翻译:
我在高楼上用完晚餐,遥望湖山在傍晚的晴空中。
梧桐花瓣落满万家灯火,月影从重重城墙中映出。
水边的竹子在微风中摇曳,帘幕间的暑气也变得清凉。
我独自无事,因而感受到人生的情感。
注释:
- 退食:指吃完饭,晚餐后。
- 高楼:高处的楼台。
- 湖山:湖泊与山丘,描绘自然景致。
- 向晚晴:指傍晚时分的晴朗天气。
- 桐花:指梧桐树的花,象征着繁华。
- 万井:指许多房屋,形容人多的地方。
- 月影:月亮的影子,给人以静谧的感觉。
- 水竹:水边的竹子,象征清凉和幽静。
- 帘帏:窗帘,指遮挡阳光的帷幕。
- 萧萧:形容孤独或秋风的声音。
- 莅人情:感受到人情世故,人生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子华,号皎然,生于公元710年,卒于公元770年。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常以自然景致和人生感悟为题材,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皎然晚年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致,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歌鉴赏:
《同裴录事楼上望》是一首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佳作。诗人在高楼上用餐后,望向窗外的湖山,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开头两句以“高楼”和“湖山”构成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高远的境界。随着“桐花落万井”和“月影出重城”的描写,画面渐渐丰富,层次分明,展现出一种繁华与安静的对比。
中间的“水竹凉风起,帘帏暑气清”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凉爽,诗人似乎在享受这份自然的馈赠与内心的安详。最后两句“萧萧独无事,因见莅人情”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这份宁静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独与人情的冷暖。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世事纷扰中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情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退食高楼上:诗人用餐结束后,身处高楼,形成了一个高远的视角。
- 湖山向晚晴:湖面与山峦在晚霞中显得格外美丽,描绘出宁静的自然景色。
- 桐花落万井:梧桐花的落下,象征着繁华的消逝,万家灯火反衬出生活的喧嚣。
- 月影出重城:月光透过城墙,带来了恬静的夜晚。
- 水竹凉风起:竹林旁的凉风,给人带来一丝清凉,增强了环境的舒适感。
- 帘帏暑气清:窗帘间的空气清凉,凸显了夏季的宜人气候。
- 萧萧独无事: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到内心的寂寞与空虚。
- 因见莅人情:因而反思人情冷暖,感慨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水竹凉风起,帘帏暑气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桐花落万井”比喻社会的繁华与喧嚣。
- 拟人:通过“月影出重城”,赋予月影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感世界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湖山: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桐花:象征着繁华与生命的流逝。
- 月影:代表着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水竹:象征清凉、幽静的环境。
- 帘帏:象征生活的隐私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退食”指的是什么?
A. 吃饭
B. 吃完晚餐
C. 停止进食
D. 外出就餐 -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皎然
D. 白居易 -
“水竹凉风起”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
A. 暑气逼人
B. 凉爽宜人
C. 风雨交加
D. 寂静无声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皎然与王维的诗作,两者都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多地融入了佛教哲学的思考,而皎然则侧重于人情世故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