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二首》

时间: 2025-01-17 08:46:33

看饮逢歌日屡曛,我身何似系浮云。

时人不解野僧意,归去溪头作鸟群。

喧喧共在是非间,终日谁知我自闲。

偶客狂歌何所为,欲于人事强相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戏题二首
作者:皎然 〔唐代〕

看饮逢歌日屡曛,我身何似系浮云。
时人不解野僧意,归去溪头作鸟群。
喧喧共在是非间,终日谁知我自闲。
偶客狂歌何所为,欲于人事强相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看着饮酒唱歌的场景,感到自己如同浮云般无根无依。世人无法理解我这位野僧的心意,我宁愿回到溪边,和鸟儿们一同自在地生活。喧嚣的世俗中充满是非,整天没有人懂得我内心的闲适。偶尔有客人狂歌作乐,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想要在纷扰的人世中强行与我挂钩?


注释

  • 屡曛:屡次黄昏,表示时间的流逝。
  • 浮云:比喻无所依附的人,心境飘渺。
  • 野僧:指隐居在山野的僧人,象征超脱世俗的人。
  • 溪头:指溪水边,隐喻回归自然的生活。
  • 喧喧:形容喧闹的声音。
  • 是非:指世俗的争执和纷扰。
  • 狂歌:指放纵的歌唱,表现一种放纵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少有作品流传,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常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弃。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生活期间,正值唐代社会繁华,诗人感受到周围环境与内心的强烈冲突,因此写下此诗,表达自己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戏题二首》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与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首联通过描绘饮酒唱歌的场景,表现出周围人们的欢愉与喧闹,与自身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自比浮云,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他在世俗生活中的漂泊感。接着,诗人转而批判世人的无知,指出他们无法理解野僧的心思,反映了他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与否定。

后两联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强调自己在纷争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即使周围人热衷于狂欢,他也不愿被卷入人世的纷扰。这种对喧嚣的逃避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自我选择。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而意境却深远悠远,真正体现了“隐逸”的精神,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饮逢歌日屡曛:描绘了诗人目睹他人饮酒作乐的情景,暗示时间在流逝。
  • 我身何似系浮云:自喻如浮云般无拘无束,表达了他的孤独与无根。
  • 时人不解野僧意:指世人无法理解隐居者的内心世界。
  • 归去溪头作鸟群:向往回归自然,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
  • 喧喧共在是非间:形容世间的喧闹与争执。
  • 终日谁知我自闲:即使周围纷扰,无人理解其内心的宁静。
  • 偶客狂歌何所为:质疑那些狂欢者的目的。
  • 欲于人事强相关:指对人世的强烈依附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系浮云”,将自己比喻为漂泊无依的云,表现孤独感。
  • 对仗:如“看饮逢歌”与“归去溪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拟人: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使读者更有代入感。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自由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浮云:象征着无所依附的孤独与自由。
  • 溪头: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安逸。
  • 鸟群: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狂歌:象征世俗的喧闹与纷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身何似系浮云”中的“浮云”比喻什么?

    • A. 自由自在的生活
    • B. 孤独无依的状态
    • C. 忙碌的世俗生活
  2. 诗人对世人理解自己有何看法?

    • A. 感到愤怒
    • B. 感到无奈
    • C. 感到开心
  3.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 A. 喧闹的聚会
    • B. 简朴的自然生活
    • C. 追逐名利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展现出宁静的田园意境。
  • 孟浩然《过故人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主题相近,但着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