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诗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6 05:5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虎啸谷风起,龙跃景云浮。
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
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
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
衣共双丝绢,寝共无缝裯。
居愿接膝坐,行愿携手趋。
子静我不动,子游我不留。
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
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牢。
但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躯。
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
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深厚的爱情和亲密的关系。开头以虎啸和龙跃的景象引入,象征着自然的壮阔与和谐。诗中表达了心灵的相互依存,情感的深切,如同影子追随着身体,形影不离。饮食、穿衣、同床共枕,生活的点滴都表现出两者的结合与依赖。希望在一起共享生活,手牵手走向未来,彼此静默时的陪伴,彼此游玩时的自由。最后,诗中强调了情感的牢固与永恒,生死相依,秦氏传说的感情故事也作为对爱情的坚贞的象征。
注释
- 虎啸谷:指老虎的吼声,象征力量与气势。
- 龙跃景云:指龙在云中飞跃,象征着高贵与自由。
- 同声好相应:志同道合,彼此呼应。
- 影追躯:影子追随身体,象征着爱情的忠诚与不离不弃。
- 连理杯:比喻夫妻同饮,象征结合与和谐。
- 无缝裯:合在一起的被褥,象征着亲密无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方,魏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爱情和人生哲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人情怀。
创作背景
《合欢诗五首》是杨方在魏晋时期创作的一组诗,表现了对爱情的追求与理想,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重视和向往。诗作中的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诗歌鉴赏
这首《合欢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爱情与大自然的力量相结合,表现出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诗的开头以“虎啸谷风起,龙跃景云浮”引入,显示出一种磅礴的气势,寓意着爱情的伟大与壮丽。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与表现力。尤其是“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将爱情比作影子追随身体,形象生动,深刻表达了情感的亲密和依赖。
在生活细节的描写上,诗人将饮食、衣物、居住等日常生活融入到爱情之中,展现出两人之间的无缝连接与生活的共融。这不仅表现了夫妻之间生活的和谐美好,也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最后,诗中以“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结束,表达了对爱情永恒的向往和坚定的信念,令人动容。整首诗情感真挚,抒发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展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虎啸谷风起:自然界的声音,象征力量。
- 龙跃景云浮:高飞的龙,表达自由与高贵。
- 同声好相应:彼此的心声相呼应,体现默契。
- 我情与子亲:诗人表达对爱人的亲密情感。
- 食共并根穗:共同分享食物,表现生活的紧密联系。
- 饮共连理杯:夫妻同饮,象征结合。
- 衣共双丝绢:共同穿着,体现亲密。
- 寝共无缝裯:同床共枕,象征无间的关系。
- 居愿接膝坐:希望一起坐在一起,表现愿望。
- 行愿携手趋:希望一起出行,展现情感的融合。
- 子静我不动:爱人静止时我也不动,表现依赖。
- 子游我不留:爱人游玩时我不阻止,体现自由。
- 齐彼同心鸟:比喻心灵相通。
- 譬此比目鱼:比目鱼形影不离,象征深厚情感。
- 情至断金石:情感如金石般坚固。
- 胶漆未为牢:胶漆虽不牢固,但情感更为深厚。
- 但愿长无别:希望永不分离。
- 合形作一躯:希望成为一体。
- 生为并身物:生死相依。
- 死为同棺灰:死后也希望同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影子与身体的关系,形象生动。
- 对仗:如“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强化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深厚的爱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强调了生死相依的情感纽带,展现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龙:象征力量与高贵,代表自然的壮丽。
- 影子:象征爱情的忠诚与不离不弃。
- 水、酒、丝绢:日常生活的细节,体现生活的共融。
- 双手、膝盖:象征亲密与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生死相依的愿望?
- A. 我情与子亲
- B. 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
- C. 齐彼同心鸟
-
诗中提到的“连理杯”象征什么?
- A. 夫妻同饮
- B. 友谊的象征
- C. 生活的独立
-
诗人用“影追躯”来比喻什么?
- A. 生活的琐碎
- B. 爱情的忠诚
-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描绘爱情的永恒与悲剧。
- 《红楼梦诗词》:展现爱情与生活的细腻情感。
诗词对比
- 《双调夜行船》(李清照)与《合欢诗五首》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女性的柔情与苦恋,而杨方则强调了生死相依的理想。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魏晋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