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词
作者: 陆游
八月暑退凉风生,
家家场中打稻声。
穗多粒饱三倍熟,
车轴压折人肩赬。
常年县符闹如雨,
道上即今无吏行。
乡闾老稚迭歌舞,
灶釜日餐猪羊烹。
白话文翻译:
八月的暑气退去,凉风开始吹来,
家家户户的稻田里传来打稻的声音。
稻穗丰满,颗粒饱满,比往年多了三倍,
车轴压弯了肩膀,压得人们难以承受。
每年县里的事务就像雨一样纷乱,
而如今的道路上却没有官吏巡行。
乡村的老人和小孩们轮流歌唱跳舞,
灶台上每天都在烹煮猪羊的美味。
注释:
- 暑退:暑热消退,指进入秋季。
- 凉风生:凉爽的风开始出现。
- 打稻声:指秋收时打谷的声音。
- 穗多粒饱:稻穗多,颗粒饱满,形容丰收。
- 车轴压折:车轮的重压使得肩膀感到沉重。
- 县符:指县里发出的文书或通知。
- 吏行:官吏的巡查活动。
- 乡闾:指乡村和邻里。
- 灶釜:指厨房,专指烹饪的器具。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农村丰收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作品多表现家国情怀、个人理想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豪放而又细腻,用词生动,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正值外有敌国侵扰、内有政治腐败的动荡年代。诗中表现出的丰收景象与人们欢歌舞蹈形成鲜明对比,透漏出诗人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渴望和平安定的情感。
诗歌鉴赏:
《秋词》是一首描绘农村丰收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气息与丰收的喜悦。诗的开头,诗人写道“八月暑退凉风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凉爽的秋季,随即通过“家家场中打稻声”展现出丰收的忙碌场景。之后,诗人用“穗多粒饱三倍熟”来强调,今年的丰收是前所未有的,显示出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与大自然的馈赠。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现实的困境,提到“常年县符闹如雨”,暗示了官府的繁琐事务和社会的动荡,加之“道上即今无吏行”,让人感受到一丝无奈与失落。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农村的生活乐趣,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
最后,诗人用“乡闾老稚迭歌舞,灶釜日餐猪羊烹”描绘了乡村人们欢快的生活场景,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整首诗在欢快和忧虑之间取得了平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多样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八月暑退凉风生:描绘了秋天的来临,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 家家场中打稻声:表现了丰收的忙碌场面,体现了农村的生活气息。
- 穗多粒饱三倍熟:强调了今年的丰收,农民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回报。
- 车轴压折人肩赬:暗示丰收的喜悦背后,农民也面临着体力的挑战。
- 常年县符闹如雨:描写官府事务繁忙,暗示社会的不安定。
- 道上即今无吏行:表现出社会治安的松弛,反映了对官员的缺失感。
- 乡闾老稚迭歌舞:展现了乡村的欢快气氛,老人和孩子共享生活的乐趣。
- 灶釜日餐猪羊烹:描写了丰盛的饮食,暗示了生活的富足。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如“乡闾老稚迭歌舞”)和比喻(如“常年县符闹如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丰收的场景和乡村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乡土情怀。
意象分析:
- 稻穗: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凉风:象征着秋天和宁静,带来舒适的感受。
- 歌舞:象征着生活的快乐与和谐,表现出农村人民的欢庆。
- 猪羊:象征着富足的生活和美好的饮食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八月暑退凉风生”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秋天的来临
- B. 夏天的结束
- C. 冬天的寒冷
-
诗中提到“穗多粒饱三倍熟”,这说明了什么?
- A. 今年的丰收非常好
- B. 农民的辛劳没有回报
- C. 稻谷的品质很差
-
“乡闾老稚迭歌舞”中“老稚”指的是?
- A. 老人和小孩
- B. 老人和青年
- C. 小孩和青年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写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们生活的和谐,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陆游的《秋词》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但陆游更强调农村的丰收与生活的简单愉悦,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人生的流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