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舒昔未惩,抗疏誓身争。卫鞅虽难屈,桑羊屡请烹。危言知不用,脱屣谢浮荣。岂恋三台近,全无万世清。
白话文翻译:
荆舒昔日未受惩戒,我决心上疏力争。卫鞅虽难以屈服,桑羊却屡次请求被烹。明知直言不被采纳,我脱下鞋子辞去虚荣。岂会留恋高位的接近,完全不为万世的清名。
注释:
- 荆舒:指荆轲和舒亶,两位历史上的忠臣。
- 抗疏:上疏力争。
- 卫鞅: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以变法著称。
- 桑羊:指桑弘羊,汉代政治家,曾多次上书请求改革。
- 危言:直言不讳。
- 脱屣:比喻辞去官职,放弃荣华。
- 三台:指朝廷的高位。
- 万世清:指流传千古的清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子由,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忠贞不屈、清高自守的精神。此诗可能是作者在面对政治困境时,表达自己坚守原则、不慕荣华的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坚持和清高,可能是作者在面对朝廷的不公或个人的困境时所作,表达了自己不畏强权、不慕虚荣的品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作者坚守原则、不畏强权的决心。诗中“荆舒昔未惩,抗疏誓身争”表明作者决心像荆轲和舒亶那样,不畏艰险,上疏力争。“卫鞅虽难屈,桑羊屡请烹”则通过对比,显示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和不屈。“危言知不用,脱屣谢浮荣”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明知直言不被采纳,但仍选择辞去虚荣,坚守清高的品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荆舒昔未惩,抗疏誓身争”:通过荆轲和舒亶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不畏强权,决心上疏力争的决心。
- “卫鞅虽难屈,桑羊屡请烹”:通过卫鞅和桑弘羊的典故,显示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和不屈。
- “危言知不用,脱屣谢浮荣”:表达了作者明知直言不被采纳,但仍选择辞去虚荣,坚守清高的品格。
- “岂恋三台近,全无万世清”:表明作者不留恋高位的接近,完全不为万世的清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比喻作者的决心和品格。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荆舒”对“卫鞅”,“抗疏”对“请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坚守原则、不畏强权、不慕虚荣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 荆舒、卫鞅、桑羊:这些历史人物作为意象,象征着忠贞不屈、清高自守的精神。
- 脱屣:象征辞去官职,放弃荣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荆舒”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荆轲和舒亶 B. 荆浩和舒元舆 C. 荆浩和舒亶 D. 荆轲和舒元舆 答案:A
-
诗中“卫鞅”是哪个时期的政治家?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汉代 D. 唐代 答案:B
-
诗中“脱屣”象征什么? A. 辞去官职 B. 穿上鞋子 C. 放弃荣华 D. 辞去官职,放弃荣华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作者不畏强权,坚守原则的决心。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作者豪放不羁,不慕虚荣的品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与李廌的《范蜀公挽诗》都表达了作者坚守原则、不畏强权的决心,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李廌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清高自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廌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