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范蜀公挽诗 李廌 〔宋代〕
重望晋随会,清明越大夫。 忘身安社稷,寄傲老江湖。 黼冕固已远,黄金犹可模。 旌贤宜异数,愿上孝宣图。
白话文翻译:
享有晋国重望的随会,品行高洁如越国的范蠡。 忘却个人安危,安定国家,晚年隐居江湖,寄情山水。 虽然高贵的官位已远,但他的品德和功绩仍可效仿。 表彰贤人应当给予特殊荣誉,希望将他的事迹绘入孝宣图。
注释:
- 重望:极高的声望。
- 晋随会:指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随会,以智谋和忠诚著称。
- 清明:品行高洁。
- 越大夫:指越国的范蠡,以智慧和忠诚闻名。
- 忘身安社稷:不顾个人安危,致力于国家的安定。
- 寄傲老江湖:晚年隐居江湖,寄情山水。
- 黼冕:古代贵族的礼帽,代指高贵的官位。
- 黄金犹可模:比喻品德和功绩仍可效仿。
- 旌贤:表彰贤人。
- 异数:特殊的荣誉。
- 孝宣图:古代表彰贤人的图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方叔,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忠诚、清廉和高洁的品格,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此诗是为纪念范蜀公而作,范蜀公生平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重望、品行高洁的贤人。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年代不详。诗中表达了对范蜀公的敬仰和怀念,以及对他高尚品德和功绩的赞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范蜀公的赞美,展现了一位忠诚、清廉、高洁的贤人形象。诗中“重望晋随会,清明越大夫”一句,将范蜀公与历史上的名臣随会和范蠡相提并论,凸显了他的崇高地位和品行。“忘身安社稷,寄傲老江湖”则描绘了他为国家安定而忘我工作,晚年却选择隐居江湖,寄情山水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旌贤宜异数,愿上孝宣图”表达了对范蜀公的崇敬之情,希望他的事迹能被后人铭记和表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一位贤人的深情颂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望晋随会,清明越大夫”:首句通过对比晋国的随会和越国的范蠡,强调范蜀公的崇高地位和品行。
- “忘身安社稷,寄傲老江湖”:第二句描绘了范蜀公为国家安定而忘我工作,晚年却选择隐居江湖,寄情山水的超然态度。
- “黼冕固已远,黄金犹可模”:第三句表达了虽然高贵的官位已远,但他的品德和功绩仍可效仿。
- “旌贤宜异数,愿上孝宣图”: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范蜀公的崇敬之情,希望他的事迹能被后人铭记和表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将范蜀公与历史上的名臣随会和范蠡相提并论,凸显他的崇高地位和品行。
- 比喻:用“黄金犹可模”比喻范蜀公的品德和功绩仍可效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范蜀公的敬仰和怀念,以及对他高尚品德和功绩的赞扬。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名臣,强调范蜀公的崇高地位和品行,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希望他的事迹能被后人铭记和表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望:极高的声望。
- 清明:品行高洁。
- 社稷:国家。
- 江湖:隐居之地。
- 黼冕:高贵的官位。
- 黄金:比喻品德和功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晋随会”和“越大夫”分别指谁? A. 晋国的随会和越国的范蠡 B. 晋国的范蠡和越国的随会 C. 晋国的随会和越国的范蠡 D. 晋国的范蠡和越国的随会
-
诗中“忘身安社稷”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不顾个人安危,致力于国家的安定 B. 忘记国家的安危,只顾个人利益 C. 忘记个人的安危,只顾国家的利益 D. 不顾国家的安危,只顾个人利益
-
诗中“黄金犹可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展现了一位忠诚、智慧的贤人形象。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与李廌《范蜀公挽诗》:两首诗都通过对贤人的赞美,展现了对忠诚、智慧的崇敬之情。
- 王安石《泊船瓜洲》与李廌《范蜀公挽诗》: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多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后者则是对贤人品行的赞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对宋代诗歌有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