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堂》
时间: 2025-01-01 15:49: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
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
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
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
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
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
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
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白话文翻译
鲁公的节操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死去,谁能为他立碑的,是曾子的之后。
鲁公的德行世人所不知,谁能为他建堂的,则是这张紫微星。
接替鲁公担任郡守已有五百年,登上堂前仍然思念鲁公仿佛他就在眼前。
江南的遗墨到处流传,鲁公已去作了麻姑的仙人。
我们共饮一杯,借助风月的美景,只见云碧映衬着池中的莲花。
紫微的声名如今已是第一,归上鸾台的日子应不远了。
千里之外谈笑无兵戎,临川的草木在春风中生机盎然。
他年在路旁,儿女们将会谈论,不再思念鲁公而是思念张公。
注释
- 鲁公:指鲁国的贤人,可能是指鲁迅或其他历史人物。
- 曾子: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
- 紫微: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称,象征高贵和荣耀。
- 麻姑仙:传说中的仙女,象征长生不老。
- 鸾台:神话传说中的仙界,象征归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多以抒发情感、描写自然和历史人物的气节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韩元吉对鲁公的缅怀之际,反映了对古代贤人的崇敬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诗中不仅表达了对鲁公的赞美,也揭示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思。
诗歌鉴赏
《鲁公堂》是一首充满怀古情绪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鲁公的崇敬来表达诗人对道德和理想的追求。开头的“鲁公之节非一死”,既说明鲁公的精神超越了肉体的死亡,也暗示了道德的永恒。接下来的“其谁碑之子曾子”,不仅引入了另一位儒家圣贤曾子,也强化了鲁公与儒家道德的联系。
诗中通过“江南遗墨”和“麻姑仙”等意象,表现了鲁公的德行在后世的影响力,诗人以“云碧开池莲”描绘了自然之美,进一步提升了鲁公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与鲁公之间的心灵共鸣。
最后,诗人展望未来,认为“归上鸾台应不日”,暗示对理想的追求是有希望的。整首诗情感浓烈,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有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鲁公之节非一死:鲁公的节操并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死亡。
- 其谁碑之子曾子:谁能为他立碑的,除了曾子这个后代。
- 鲁公之德人未知:鲁公的德行却不为人所知。
- 其谁堂这张紫微:谁能为他建堂的,正是紫微星般的高贵。
- 继公作郡五百载:接替鲁公担任郡守已有五百年。
- 登堂思公宛如在:登上堂前仍然思念鲁公,仿佛他就在眼前。
- 江南遗墨处处传:江南的遗墨到处流传。
- 鲁公去作麻姑仙:鲁公已去作了麻姑的仙人。
- 一杯相与借风月:我们共饮一杯,借助风月的美景。
- 但见云碧开池莲:只见云碧映衬着池中的莲花。
- 紫微声名今第一:紫微的声名如今已是第一。
- 归上鸾台应不日:归上鸾台的日子应不远了。
- 笑谈千里无兵戎:千里之外谈笑无兵戎。
- 临川草木生春风:临川的草木在春风中生机盎然。
- 他年道傍儿女说:他年在路旁,儿女们将会谈论。
- 不思鲁公思张公:不再思念鲁公而是思念张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鲁公的德行比作紫微星,象征其高贵。
- 拟人:自然景物如“云碧”“池莲”被赋予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鲁公的悼念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贤人精神的钦佩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鲁公:象征道德和理想的化身。
- 紫微:象征高贵与荣耀。
- 麻姑仙:象征长生与超脱。
- 云碧、池莲:象征自然之美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鲁公的节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死亡
B. 道德理想
C. 个人成就
D. 名声 -
“江南遗墨处处传”中的“遗墨”指的是什么? A. 鲁公的诗文
B. 江南的风景
C. 曾子的教诲
D. 诗人的心情 -
诗中提到的“麻姑仙”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
C. 战争
D. 名声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美。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情感。
诗词对比
- 《鲁公堂》与《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但前者更注重历史人物的缅怀,而后者则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沉醉。
- 《鲁公堂》与《静夜思》:都表现了对过往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后者则是个人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