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天外峰》

时间: 2025-01-17 10:07:53

孤峰望不极,却视天形低。

天高岂可逾,直以云蒙之。

何时一扫去,高下皎不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峰望不极,却视天形低。
天高岂可逾,直以云蒙之。
何时一扫去,高下皎不疑。

白话文翻译:

这座孤峰望去似乎无边无际,却又能看到天的轮廓低矮。
天空的高度怎么可能被超越,只有笼罩其上的云雾。
什么时候才能将这些云雾一扫而去,才能清晰地看到高低的分明?

注释:

  • 孤峰:指独立耸立的山峰,象征孤独和高远。
  • 望不极:意为远望似乎没有尽头。
  • 天形:指天空的形状或轮廓。
  • 岂可逾:怎么可能超越。
  • 云蒙:云雾笼罩的样子。
  • 一扫去:比喻将云雾驱散。

典故解析:

本诗以山峰与天空的对比为背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可以与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感悟相呼应,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字士元,号澄江,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一定的文学成就,主要以山水诗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正值宋代文人对自然的重视,诗人通过对山峰与天空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

诗歌鉴赏:

韩维的《天外峰》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孤峰对天的壮丽画面,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诗人内心的沉思。全诗通过孤峰的描写,向我们传达了对高远理想的渴望与对自然界的深切感悟。开头“孤峰望不极”便引人深思,仿佛是诗人站在山巅,试图目及远方的无尽,然而却又被“天形低”这一意象所牵引,似乎在提醒我们,虽然自然的伟岸超越了人类的想象,但人的视野却是有限的。接着,诗人用“天高岂可逾”来表达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云雾的缭绕更是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哲理性。“何时一扫去”则流露出诗人对清晰、明朗的渴望,渴望有一天能将云雾驱散,看到事物的真相。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反映出在高耸的山峰与浩渺的天空之间,诗人内心的渺小与追求,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类局限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峰望不极:孤立的山峰望去似乎无边无际,体现出自然的雄伟。
  2. 却视天形低:虽然无尽,但回头看到天空的轮廓却显得低矮,暗示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局限。
  3. 天高岂可逾:天空的高度是无法超越的,强调自然的伟岸。
  4. 直以云蒙之:云雾遮蔽了视线,象征着人生路途中的迷茫。
  5. 何时一扫去:期待有一天云雾能够被驱散,看到事物的本质。
  6. 高下皎不疑:高低分明,寓意对真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雾比作遮蔽真相的障碍,象征着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
  • 对仗:如“高低”与“皎不疑”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峰与天空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既有对高远的向往,也有对人类局限的自省。

意象分析:

  • 孤峰:象征着孤独与坚定,代表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 天空:象征着理想与自由,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不可逾越的局限。
  • 云雾:代表着迷茫与遮蔽,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困惑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峰”象征什么? A. 高远的理想
    B. 人类的渺小
    C. 孤独与坚定
    D. 自然的伟岸

  2. “天高岂可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理想的渴望
    D. 对云雾的嫌弃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写山的壮丽,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但更多体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韩维的对比可以看出各自对理想的不同侧面。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