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

时间: 2024-12-29 20:26:32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

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
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

白话文翻译

古时就有遗叹,叹息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国家却失去了贤臣,万事都因冤屈而悲哀。
所遗失的并不是希望,所遗失的并不是可以遗忘的。
所遗失的并不是有用的,所遗失的只是被遗忘的。
唉,山海中的旅人,究竟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心灵并非如油脂般光滑,怎么能够不留下遗憾呢?

注释

  • 遗叹:指对过去的事情感到遗憾或惋惜的叹息。
  • 贤臣:指有德才之人,能够辅佐国家的好官员。
  • 冤悲:指因冤屈而产生的悲伤。
  • 膏濡类:这里指心灵的润泽,形容心情平滑如油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结(约公元660-730年),字仲舒,号宗元,唐代诗人。元结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国家失去贤明的统治者,导致民众对未来的悲观和对过往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贤才的珍惜。

诗歌鉴赏

《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及人才流失的深切忧虑。诗中反复强调“遗”字,展现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贤臣的失去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损失。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前两句直指主题,质疑“遗叹”的原因,随后深入探讨遗失的内容,强调所遗失的并不仅仅是希望或可遗忘的事物。后半部分则通过“山海客”的形象,展现了旅人的孤独与无奈,心灵的焦虑和无法寄托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敏感而细腻的心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古代就有人们的叹息,究竟是在叹息什么呢?
  2.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国家失去了贤明的臣子,所有的事情都因此而感到冤屈和悲伤。
  3.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所遗失的不是希望,所遗失的不能被遗忘。
  4. 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所失去的并非有用的东西,而是被遗忘的事物。
  5.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唉,远行于山海的旅人,究竟还有什么可以诉说的呢?
  6.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心灵并非如油脂般光滑,怎能没有遗憾呢?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反复的手法,通过“遗”字的反复强调,使得情感更加深刻;同时使用了隐喻和象征,山海客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于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国家的命运与个人情感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海客:象征着孤独的旅人,反映出人在广阔天地中的渺小与无助。
  • 贤臣:代表智慧与德行,象征着国家的希望与未来。
  • 遗叹:作为整首诗的核心意象,反映出对失去的无奈与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意指什么?

    • A. 失去的希望
    • B. 失去的不能被遗忘
    • C. 失去的财富
  2. “山海客”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富裕
    • B. 孤独与无奈
    • C. 名望
  3. 诗人对贤臣的态度是?

    • A. 不重视
    • B. 珍惜与怀念
    • C. 漠不关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元结的《古遗叹》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加强调国家的破败与家国情怀,而元结则更关注于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