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漫惜故城东,良田野草生。
说向县大夫,大夫劝我耕。
耕者我为先,耕者相次焉。
谁爱故城东,今为近郭田。
白话文翻译:
我漫不经心地怀念故乡的东边,
那里的良田和野草都生长得很好。
我向县大夫诉说我的心情,
大夫劝我去耕种土地。
我愿意做第一个耕作的人,
接着其他人也相继而来。
谁还会在乎故乡的东边,
如今那里只是靠近城郭的田地。
注释:
- 漫惜:随意地珍惜,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 故城东:指的是作者的故乡,身份的象征。
- 良田野草:形容土地肥沃,生机勃勃。
- 县大夫:古代地方官员,具有权威性。
- 耕者:耕种的人,象征着劳动与生活。
- 近郭田:靠近城墙的田地,暗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结,字子易,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63年,卒于公元730年,祖籍今山西省。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曾任宰相,诗风清新,常以田园诗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唐代,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农业生活的向往。随着城市的发展,乡村的生活逐渐被边缘化,诗中流露出对传统农业生活的珍惜与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漫歌八曲·故城东》是一首充满乡愁与对农业生活热爱的诗。诗的开头,作者以“漫惜”二字引出对故乡的怀念,语气流露出一种轻松和随意的情绪,但却在字里行间显示出深沉的情感。接着,通过描述良田与野草的生长,展现了故乡的富饶与生机,仿佛一幅美好的田园画卷。
当作者向县大夫诉说思乡之情时,不仅体现了对故乡的依恋,也反映出对社会权威的尊重。大夫的劝导显得诚恳而富有智慧,鼓励作者回归土地,投身于耕作之中。这种耕种的意愿,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农业的崇敬。
最后几句“谁爱故城东,今为近郭田”,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城市化的进程使得曾经美丽的故乡变得不再重要,诗人对这种变化充满了无奈。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怀旧的情感中夹杂了对现实的思考,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惜故城东:在无意中怀念故乡的东边。
- 良田野草生:那里土地肥沃,青草茂盛,生机盎然。
- 说向县大夫:向地方官员倾诉自己的情感。
- 大夫劝我耕:官员劝导我去耕作,回归自然。
- 耕者我为先:我愿意成为第一个耕作的人。
- 耕者相次焉:后来者也纷纷跟随,形成耕作的热潮。
- 谁爱故城东:如今谁还会关注故乡的东边?
- 今为近郭田:仅仅是靠近城墙的田地,不再重要。
修辞手法:
- 对比:故乡的富饶与城市化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通过“耕者我为先,耕者相次焉”展现出一种团结的劳动精神。
- 拟人:良田与野草被描绘成有生命的存在,寓意土地的生机。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及对农业生活的热爱,同时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变化表示了无奈与忧虑。通过对比,反映出社会变迁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城:象征着根与归属,代表着个人历史与文化。
- 良田:象征着丰饶与希望,代表着自然的滋养。
- 野草: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表现自然的独立性。
- 县大夫:象征权威与现实,代表社会的规范与引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漫惜故城东”意指什么? a) 随便珍惜故乡
b) 认真思考故乡
c) 忘记故乡
d) 重新回到故乡 -
“良田野草生”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城市的向往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农业的厌倦
d) 对权威的反感 -
诗人的态度是什么? a) 积极向上
b) 消极厌世
c) 无所谓
d) 厌倦生活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达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
- 李白《夜泊牛斗星》: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元结的《故城东》和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乡土的依恋,但王维更加注重景色的描绘,元结则更重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