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虞使君登岳阳楼》

时间: 2025-01-06 15:55:38

片帆飞过洞庭来,百尺巍巍水面开。

疑泛灵槎上河汉,如从弱水到蓬莱。

钧天广乐无闻矣,袖剑仙人安在哉。

物物尽随波浪去,君山一点独崔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片帆飞过洞庭来,百尺巍巍水面开。
疑泛灵槎上河汉,如从弱水到蓬莱。
钧天广乐无闻矣,袖剑仙人安在哉。
物物尽随波浪去,君山一点独崔嵬。

白话文翻译:

一只小船飞过洞庭湖,浩瀚的水面像是打开了百尺高的帷幕。
仿佛是乘着神仙的灵舟在银河上游荡,似乎从弱水流到了蓬莱仙岛。
在这无声的广阔天地中,仙乐已经听不见了,那个袖中藏剑的仙人又在何处呢?
万物都随着波浪漂流而去,唯独君山在水中显得格外巍峨。

注释:

字词注释:

  1. 片帆:小船,指轻便的帆船。
  2. 飞过:形容船行驶快速。
  3. 百尺:指水面开阔,形容水势浩荡。
  4. 灵槎:传说中神仙的船。
  5. 河汉:指银河,形容广阔的天空。
  6. 弱水:指传说中的弱水,寓意神秘的水流。
  7. 蓬莱:传说中仙境的地方,象征着理想和美好。
  8. 钧天:指广阔的天空。
  9. 广乐:指优美的音乐。
  10. 袖剑:指隐士或仙人携带的剑,象征着修行者的身份。
  11. 君山:位于洞庭湖中的山,象征着屹立不倒的精神。

典故解析:

  • 蓬莱:出自《山海经》,是东海中的一座仙山,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理想境界。
  • 灵槎:源于道教文化,指神仙的交通工具,象征着超脱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约1000年-1050年),字用之,号复古,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陪虞使君登岳阳楼》创作于宋代,诗人陪同虞使君登上岳阳楼,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寄寓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岳阳楼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联“片帆飞过洞庭来,百尺巍巍水面开”,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出浩瀚的洞庭湖,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接着,诗人用“疑泛灵槎上河汉”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在此刻的恍惚与超脱,仿佛自己也成为了神仙。第三联提及“钧天广乐”,暗示了人间的喧嚣与仙境的宁静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仙人归隐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一联“物物尽随波浪去,君山一点独崔嵬”则以君山的巍峨突显了生命的恒常与永恒,映衬出人间事物的短暂流逝。

整首诗以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为背景,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片帆飞过洞庭来:描绘小船在洞庭湖上行驶,体现了水的宽广与舒展。
  2. 百尺巍巍水面开:形容湖面浩渺,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3. 疑泛灵槎上河汉:用灵槎的意象,表达一种超脱现实的心境。
  4. 如从弱水到蓬莱:结合神话传说,传达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5. 钧天广乐无闻矣:暗示人间的音乐与仙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6. 袖剑仙人安在哉:对隐士或仙人生活的探问,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7. 物物尽随波浪去:感叹人生的无常,万物都随波逐流。
  8. 君山一点独崔嵬:点明君山的巍峨,象征着永恒与不变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比作灵槎,表达超脱与自由的境界。
  • 对仗:如“物物尽随波浪去,君山一点独崔嵬”,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夸张:如“百尺巍巍”,增强了景物的壮阔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片帆:象征着自由与流动的生活状态。
  2. 灵槎:象征理想与超凡脱俗的境界。
  3. 君山:象征着稳定与永恒的理想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片帆飞过洞庭来”中的“片帆”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渔船
    D. 货船

  2. “疑泛灵槎上河汉”中的“灵槎”象征着什么? A. 神仙的交通工具
    B. 普通的船
    C. 渔民的船
    D. 货船

  3. 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哪个主题的思考? A. 人生的无常
    B. 爱情的美好
    C. 战争的残酷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岳阳楼》 by 范仲淹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岳阳楼》:同为描写岳阳楼的诗,但侧重于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情感更为深沉。
  • 《陪虞使君登岳阳楼》: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赞美,情感更为轻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诗词鉴赏》
  2. 《宋诗选》
  3.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