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吟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草茅无路谒君王,白首终为田舍郎。
近读南华资旷达,欲师西洛愧荒唐。
乾坤万象供诗料,风月一楼为醉乡。
日晚栖禽归自乐,飞鸣不是怨斜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第一句中,诗人表示自己在艰难的情况下恳求见君王,但无路可走;第二句则感叹自己到了白头,终究还是成为了乡间的农夫。接着,诗人提到自己近来阅读《南华经》,感受到其中的洒脱与豁达,于是想要向西洛的隐士学习,但又感到自己有些荒唐和不堪。随后,诗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写作的素材,而“风月一楼”则是他醉意横生的地方。最后两句描绘了晚归的鸟儿自得其乐,表示飞鸣声不是在抱怨夕阳的倾斜,寓意着一种淡泊和对生活的满足。
注释:
- 草茅无路:意为在草地和杂草中无路可走,形容艰难困苦。
- 谒君王:拜见君王,表示对权力的追求。
- 田舍郎:乡间的农夫,象征着平凡的生活。
- 南华:指《南华经》,是道家经典,强调自然、无为的思想。
- 西洛:指西洛山,隐士聚集的地方,代表隐逸生活。
- 飞鸣不是怨斜阳:指鸟儿归巢的鸣叫并不是在抱怨夕阳的西斜,表达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白,号复古,宋代诗人,生于福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感悟。生平不仕,隐居山林,崇尚道教文化,对自由生活有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醉吟》创作于诗人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士人多追求功名,诗人以自身的选择为反面,表达了对权力和名利的淡漠。
诗歌鉴赏:
《醉吟》是戴复古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以“草茅无路谒君王”引入,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似乎在表白对权力的渴望却又因现实的困境而无法实现。接着“白首终为田舍郎”,则引入了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展现出一种对平凡生活的接受与释然。
接下来的“近读南华资旷达”则显示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欲向西洛隐士学习,表达了他对自由且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但“愧荒唐”中隐含的自谦之意,透露出他对自身境遇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无奈。
“乾坤万象供诗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认为一切都是创作的素材,而“风月一楼为醉乡”则是他心灵的归宿,象征着醉意与洒脱。最后的两句描绘了鸟儿的归来,象征着一种归属感与安宁,诗人在此处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和谐统一,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乐观。
这首诗通过简练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茅无路谒君王: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对权力的渴望,但又无路可寻,暗示了世事的艰难。
- 白首终为田舍郎:感慨自己一生的选择,虽然心有不甘,但最终归于平凡。
- 近读南华资旷达:通过读道家经典,领悟到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 欲师西洛愧荒唐:想要追随隐士的生活方式,但又感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 乾坤万象供诗料:认为万物皆是创作的素材,展示出诗人的创作热情。
- 风月一楼为醉乡:将自己醉心于自然与诗歌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 日晚栖禽归自乐:描绘归鸟的快乐,象征对生活的满足。
- 飞鸣不是怨斜阳:表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鸟儿的鸣叫并非对夕阳的埋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月一楼”比喻诗人的精神世界。
- 拟人:鸟儿的归来被赋予情感,表达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草茅无路”与“白首终为”,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生的无奈与选择,以及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传达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茅:象征困境与艰难的生活环境。
- 君王:代表权力与名利的追求。
- 田舍郎:象征平凡与简单的生活。
- 南华:道家思想的代表,象征自由与超脱。
- 西洛:隐士生活的象征,代表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飞鸣:鸟儿的鸣叫,象征自然的和谐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华”指的是哪个经典?
- A. 《道德经》
- B. 《南华经》
- C. 《庄子》
-
“白首终为田舍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名利
- B. 自由
- C. 平凡
-
“飞鸣不是怨斜阳”中,“斜阳”象征什么?
- A. 夕阳西下,时间的流逝
- B. 权力的失落
-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由和人生的感慨,但更强调豪情与饮酒作乐的洒脱;而戴复古的《醉吟》则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道家文化及其影响》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