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岩》

时间: 2025-01-06 13:13:35

孤松何亭亭,孤生岩之阿。

俯视千仞溪,仰瞻郁嵯峨。

嵯峨不可攀,劳心其如何。

空谷无馀音,伐檀有遗歌。

惟应负苓子,千载重来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松何亭亭,孤生岩之阿。
俯视千仞溪,仰瞻郁嵯峨。
嵯峨不可攀,劳心其如何。
空谷无馀音,伐檀有遗歌。
惟应负苓子,千载重来过。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松树何等挺拔,生长在岩石的边缘。
俯视深邃的溪流,仰望高耸的山峦。
那巍峨的山峰是无法攀登的,心力交瘁又有什么用呢?
空谷中没有任何余音,只留伐檀的遗歌。
或许应该背负着苓草,千年之后再来一趟。

注释:

  • 亭亭:形容树木高耸而直立。
  • 孤生:单独生长,表示孤独。
  • 千仞:形容溪流的深度非常大,仞为古代长度单位。
  • 嵯峨:高耸、险峻的样子。
  • 伐檀:砍伐檀香木,古代文人常有此举以抒情。
  • 苓子:即灵芝,象征长生不老的草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清,明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注重意境,常借景抒情,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顾清游历山水之间时,反映了他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松岩》是一首典雅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哲理思考。开篇的“孤松何亭亭”便将孤独的松树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松树的挺拔象征着坚韧与不屈,表现出诗人对孤独与坚守的认同。接下来的“俯视千仞溪,仰瞻郁嵯峨”则通过俯仰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渺小,无形中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嵯峨不可攀,劳心其如何”更是诗中最具哲理性的一句,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仿佛在提醒我们面对高远的目标,努力是重要的,但有时也要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接下来的“空谷无馀音,伐檀有遗歌”则表现了孤独与遗憾,伐檀的遗歌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追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最后一句“惟应负苓子,千载重来过”则表明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或许人生的意义在于回归自然,承载着对理想与生命的追求,千年之后的再来寓意着重生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松何亭亭:孤独的松树何其挺拔,树木的生长姿态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孤独感。
  2. 孤生岩之阿:松树独自生长在岩石的边缘,进一步强化孤独的主题。
  3. 俯视千仞溪:松树俯视着深邃的溪流,表现出自然的险峻与松树的高耸。
  4. 仰瞻郁嵯峨:仰望高耸的山峦,形成俯仰之间的对比,揭示诗人的渺小。
  5. 嵯峨不可攀:巍峨的山峰是无法攀登的,象征着理想的不可及,表达无奈。
  6. 劳心其如何:再多的心力又能如何,流露出对努力与现实的无奈感慨。
  7. 空谷无馀音:空旷的山谷中没有余音,象征孤独与宁静。
  8. 伐檀有遗歌:伐檀留下的遗歌,象征过往的追忆与对生命的思索。
  9. 惟应负苓子:或许应该承载着苓草,象征追求长生与理想。
  10. 千载重来过:千年之后的重来,寓意重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孤松比作坚韧的象征,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 对仗:如“俯视千仞溪,仰瞻郁嵯峨”,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孤松的形象,表达了对孤独、理想与自然的思考,探讨了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理想时的无奈与坚守,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哲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松:象征坚韧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千仞溪:象征深邃与险峻,表现自然的壮丽。
  • 嵯峨山峰:象征理想与目标的高远,表达追求的艰难。
  • 空谷:象征孤独与宁静,反映内心的孤寂。
  • 苓子:象征长生与希望,意味着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松何亭亭”中的“亭亭”意为? A. 矮小
    B. 挺拔
    C. 倾斜
    D. 凋零

  2. “嵯峨不可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什么态度? A. 渴望
    B. 无奈
    C. 轻视
    D. 绝望

  3. 诗中提到的“伐檀”主要象征什么? A. 成功
    B. 追忆
    C. 财富
    D. 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孤独的主题。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达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与追求。

诗词对比:

  • 顾清《松岩》与王维《山居秋暝》的比较:
    • 顾清借孤松表达孤独与无奈,王维则通过山居的静谧表现出对自然的陶醉与宁静。
    • 两者都对自然有深刻的描绘,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