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宁国言怀 其二》
时间: 2025-01-06 12:13: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鳦逝安托,乃在海中沚。
薄游得所遣,岂必青云士。
直道难为容,谁哉誓终始。
志士贱怵迫,旷然凌万祀。
狂言戏万乘,邪途岂贞轨。
渭川猎非熊,白首安可俟。
虎变大贤造,凤衰君子耻。
守道安处末,干禄尔非鄙。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雁阵去向何方,难道停留在海中的小岛上?
轻松游玩获得的安逸,难道一定是高官厚禄的士人?
走正道难以容身,谁能发誓一生一世?
有志之士常常受到轻视,依然可以超越万世的荣光。
狂妄之言不值一提,邪门歪道又怎能是正轨?
渭川的猎场不是熊的栖息地,白发老者又能等到何时?
老虎变成了大贤者,而凤凰衰败让君子感到羞耻。
守道的安身之处在何方?追求权利难道不低贱?
注释
- 秋鳦:秋天的雁。
- 安托:安置、托身的地方。
- 薄游:轻松游玩。
- 青云士:指高官厚禄的士人。
- 直道:指正道。
- 志士:有志向的人。
- 狂言:轻率的言论。
- 渭川:指渭河流域。
- 白首:年老的人。
- 虎变:老虎变化,指人们的身份或地位的改变。
- 凤衰:凤凰衰落,暗指君子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廷相(约1580—1640年),明代诗人,字叔瑾,号澄江,江西人。王廷相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的遭遇和情感为题材,表达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秋日宁国言怀 其二》写于明代末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执着与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思。
诗歌鉴赏
王廷相的《秋日宁国言怀 其二》以秋天的景象为引子,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全诗以雁阵的去向开篇,象征着人生的选择和归宿。诗人通过对“青云士”的质疑,表达了对社会地位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思考,不应单纯追求权势与名利,而应追求内心的真实与理想。
在诗中,王廷相用“志士贱怵迫”来描述志士的艰难处境,反映出当时士人身份的贬低与理想的追求之间的冲突。接着,他又以“狂言戏万乘”警示世人,劝诫人们不要迷失于权势的诱惑,强调正道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以“白首安可俟”总结,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坚持,虽年岁已高,仍不愿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种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令整个诗作蕴含深邃的哲理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鳦逝安托:秋天的雁阵去向何方,难道停留在海中的小岛上?
- 诗人以雁阵引入,象征着人生的去向与选择。
-
薄游得所遣:轻松游玩获得的安逸,难道一定是高官厚禄的士人?
- 质疑单纯追求权势的价值。
-
直道难为容:走正道难以容身,谁能发誓一生一世?
- 反映社会对正道的漠视与困难。
-
志士贱怵迫:有志之士常常受到轻视,依然可以超越万世的荣光。
- 表达了对理想追求者的尊重与理解。
-
狂言戏万乘:狂妄之言不值一提,邪门歪道又怎能是正轨?
- 强调正道的必要性。
-
渭川猎非熊:渭川的猎场不是熊的栖息地,白发老者又能等到何时?
- 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虎变大贤造:老虎变成了大贤者,而凤凰衰败让君子感到羞耻。
- 反映人们身份与地位的变化。
-
守道安处末:守道的安身之处在何方?追求权利难道不低贱?
- 质疑追求权力的价值与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选择比作雁阵,生动形象。
- 对仗:如“狂言戏万乘,邪途岂贞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反问:使用反问句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反思,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对时代沧桑的感慨与对真理的追求,揭示了人性中对权力与名利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鳦:象征着流逝与无常。
- 海中沚:隐喻人生归宿的选择。
- 青云士:代表社会地位与理想的矛盾。
- 狂言:警示人们对虚妄言辞的警惕。
- 白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日宁国言怀 其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廷相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青云士”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
- B. 高官厚禄的人
- C. 农民
-
诗人对“守道”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积极
- B. 消极
- C. 中立
答案
- B. 王廷相
- B. 高官厚禄的人
- A. 积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秋日宁国言怀 其二》与王维的《终南山》: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但王维更倾向于田园隐逸,而王廷相则强调理想的坚持与社会责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王廷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