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花开东园,含笑誇白日。
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
白话文翻译
桃花在东边的园子里绽放,含着笑容来映衬白日。
偶尔受到东风的滋润,才生出如此娇艳的光辉。
难道就没有美丽的女子吗?只怕花儿不结果实。
宛如飞舞的龙火,花瓣零落后便早已失去。
谁知道南山的松树,独自伫立在萧瑟的风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桃花: 桃树的花,象征美丽和春天。
- 东园: 东边的园子,指桃花开放的地方。
- 含笑: 形容花朵开得娇艳,似乎在微笑。
- 东风: 春天的风,象征生机与活力。
- 艳阳质: 明亮的阳光,指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鲜艳。
- 佳人: 美丽的女子。
- 不实: 不结果实,暗指美丽的外表可能没有内涵。
- 宛转: 形容姿态柔美,灵动。
- 龙火: 比喻火焰的形态,象征热烈。
- 零落: 花瓣掉落,形容短暂的美好。
- 松: 指松树,象征坚韧与独立。
- 萧飋: 形容风声,传达孤独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桃花和松树常常在中国古诗中用来象征青春与坚韧,分别代表了短暂的美丽与持久的生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超凡的才华闻名。李白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奔放,想象丰富。
创作背景:
《古风 其四十七》创作于李白的中晚期,正值社会动荡,李白虽有志于仕途,但因性格原因未能如愿。此时,他常常寄情于山水,与自然对话,表达对人生短暂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桃花的绽放与凋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深刻思考。开篇便以“桃花开东园”引入,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继而通过“含笑誇白日”展现出桃花的娇美。在这种美丽的外表下,诗人却隐含了对美好事物脆弱与无常的忧虑,“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这一句立刻将读者的情感引向了对美的深思。这里的佳人不仅可以理解为美丽的女子,也可以象征那些美好的事物。
随着诗歌的发展,李白用“宛转龙火飞”来形容花瓣的飞舞,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隐喻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而最后的“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则将诗意引向了更深层的哲理,松树虽然面临萧瑟的风,却坚定地独立于世,这种坚韧与执着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力量。整首诗在对比中深入探讨了美与坚韧、短暂与永恒的关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花开东园:描绘桃花盛开的场景,营造春天的气息。
- 含笑誇白日:桃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仿若在向阳光炫耀。
- 偶蒙东风荣:东风的吹拂让花朵更加茂盛,传达春天的生机。
- 生此艳阳质:强调阳光下花朵的美丽。
- 岂无佳人色:提问的方式引出对美的思考。
- 但恐花不实:花虽美丽,但内在的价值可能不够,反映了一种对虚华的忧虑。
- 宛转龙火飞:比喻花瓣的飞舞如同火焰,展现美丽的瞬间。
- 零落早相失:美好事物的消逝,暗示生命的短暂。
- 讵知南山松:转而引入松树,象征坚韧与独立。
- 独立自萧飋:强调松树在风中独自伫立的姿态,展现一种孤傲与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宛转龙火飞”将花瓣的飞舞比作火焰,生动形象。
- 拟人:桃花“含笑”,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桃花的绽放与凋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同时通过南山松的独立象征,传达了坚韧与永恒的内涵,形成了一种对立与统一的美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 象征美丽与青春,代表短暂的生命力。
- 东风: 表示生机与希望,带来温暖与活力。
- 佳人: 代表美好的人或事,暗含对爱情或理想的追求。
- 龙火: 形象化美丽的瞬间,象征热情与生命的活力。
- 松树: 象征坚韧与独立,代表持久与永恒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桃花开东园”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寂寞
B. 美丽与青春
C. 哀伤 -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美的赞美
B. 对美的虚幻与短暂的忧虑
C. 对爱情的渴望 -
“南山松,独立自萧飋”中松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脆弱
B. 坚韧与独立
C. 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夜泊牛斗星》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李白的《古风 其四十七》和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更关注美的短暂与坚韧,而王维则侧重于宁静与和谐。李白的语言更加奔放,王维则含蓄优雅,展示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