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别怨
砧杵报秋风,惹起芳心动。
寂寞寒灯夜悄然,孤负鸳衾梦。
一纸诉相思,素手频呵冻。
和泪书成欲寄君,又恐君愁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听到砧杵声传来,勾起了内心的思念。夜晚寒冷,孤独的灯光让人感到寂静,辜负了与爱人的美梦。写下思念的情诗,轻柔的手指在纸上书写,满是心中的冷意。泪水交织成信,想要寄给你,却又害怕让你更加忧愁。
注释:
- 砧杵:砧板和杵,古时用来做饭的工具,代表着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忙碌。
- 芳心:指美好的心情或爱情。
- 鸳衾梦:鸳鸯被,象征着夫妻或情侣的共眠,梦境中的美好。
- 素手:形容女子的手白皙细腻。
- 呵冻:用手呵气,使其温暖,象征思念与关心。
- 愁重:忧愁加重,担心对方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古,生于20世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而闻名。其作品常常围绕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展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情感波动较大的时期,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对爱人深刻的思念与不安,反映了现代人在情感生活中的困惑与挣扎。
诗歌鉴赏:
《卜算子 别怨》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思念的画面,开篇便以“砧杵报秋风”引入,砧杵的声音仿佛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令人不禁心生感慨。这一声声的叩击,打破了秋夜的宁静,唤醒了潜藏在心底的情感。接下来的“寂寞寒灯夜悄然”,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的氛围,寒冷的灯光下,思念更显得沉重。
此词的情感核心在于“相思”,作者通过“素手频呵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思念的无奈与温柔,仿佛在用温暖的手去呵护那份冰冷的情感。最后几句中,泪水与信纸交织,使得这份思念更加复杂,寄信的愿望与对方的愁苦之间的矛盾,展现了深厚的情感纠葛。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技巧,秋风、寒灯、鸳衾等元素相互交织,勾画出了一幅充满情感张力的画面。通过对小细节的描写,使得全诗更具生活气息与情感厚度,展现了作者对爱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砧杵报秋风:砧声和杵声响起,预示着秋天的来临,暗示着生活的琐碎与思念的开启。
- 惹起芳心动:引发了心中对爱情的思念与期待。
- 寂寞寒灯夜悄然:夜晚寒冷孤寂,灯光微弱,更加突显出孤独的情绪。
- 孤负鸳衾梦:与爱人共眠的美好梦境被孤独所辜负。
- 一纸诉相思:用信纸诉说内心的思念,寄托情感。
- 素手频呵冻:轻柔的手指在纸上书写,表达对爱的细腻情感。
- 和泪书成欲寄君:满是泪水的信希望寄给爱人,但又担心会让对方更加忧愁。
- 又恐君愁重:最后一句体现了对爱人情绪的关心与自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砧杵”比作生活的琐屑,暗示思念的深重。
- 拟人:寒灯夜静,似乎在诉说着孤独的情感。
- 对仗:词句之间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着思念与孤独展开,展现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和对彼此情感的担忧,反映了人们在情感生活中的复杂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砧杵:象征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忙碌。
- 寒灯:象征孤独与寂寞。
- 鸳衾:象征甜蜜的爱情与共同的梦。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使得情感更加丰富,展现出生活的真实与爱情的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砧杵”指的是什么? A. 农具
B. 日常生活工具
C. 乐器
答案:B -
“寒灯”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幸福
C. 孤独
答案:C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悲伤
B. 思念
C. 快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虞美人》
诗词对比: 袁思古的《卜算子 别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袁思古更强调在秋夜的孤独与思念,而李清照则更多地描绘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袁思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