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夜月照西风
夜月照西风,露冷梧桐落。
扬子江头朔雁飞,黄葛终难着。
促织吊青灯,远梦惊初觉。
拟抚窗前绿绮琴,寂寞无弦索。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明月照耀着西风,露水寒冷,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
扬子江边,北飞的大雁在空中掠过,但黄葛树的叶子却终究无法依附。
蟋蟀在青灯下鸣叫,远方的梦境让我惊醒。
我想在窗前抚摸那把绿绮琴,但琴弦寂寞无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卜算子:一种词牌名,属于词的一种。
- 夜月:夜晚的明月。
- 梧桐:一种树,常与秋天、孤独等意象相联系。
- 扬子江:中国长江下游的一段。
- 朔雁:指北飞的大雁,象征着秋冬的来临。
- 黄葛:黄葛树,象征着高洁。
- 促织:蟋蟀,秋天鸣叫的昆虫。
- 青灯:古代的灯具,常用于夜间读书或思考。
- 绿绮:古琴的一种,象征文人雅士的情怀。
典故解析:
- “扬子江头”:指的是扬子江的北边,象征着远方的思念。
- “黄葛终难着”:黄葛树的高洁象征着难以依附的孤独。
- “促织吊青灯”:蟋蟀鸣叫,显示出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善住,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词作见长,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夜,诗人面临孤独与思乡之情,借景抒怀,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的回忆。
诗歌鉴赏:
《卜算子·夜月照西风》以清冷的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月、寒露、飞雁等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诗人在静谧的夜晚,月色照耀下,感受到秋天的寒冷和生命的流逝,梧桐树的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对往昔的追忆。扬子江头的大雁飞过,带来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黄葛终难着”一句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无处依附的孤独感。
“促织吊青灯”,蟋蟀的鸣叫在青灯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与诗人对话,提醒着他内心的孤寂与思虑。最后一联“拟抚窗前绿绮琴,寂寞无弦索”则将诗人内心的情感推向高潮,明明有一把琴在身边,却因为缺少琴弦而无法奏出音乐,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空虚与无法倾诉的孤独。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过去的思考与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月照西风:描绘了宁静的夜晚,明月照耀着西方的风,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露冷梧桐落:露水寒冷,梧桐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和生命的凋零。
- 扬子江头朔雁飞:北飞的大雁在扬子江边掠过,暗示着思乡与离别的情感。
- 黄葛终难着:黄葛树的高洁象征着孤独和无处归属。
- 促织吊青灯:蟋蟀在青灯下鸣叫,增添了夜晚的静谧感。
- 远梦惊初觉:远方的梦境让诗人惊醒,暗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无法平静。
- 拟抚窗前绿绮琴:想要在窗前弹奏绿绮琴,但却因缺少琴弦而无法发声。
- 寂寞无弦索:琴弦的缺失象征着内心的空虚与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梧桐树的落叶比作时间的流逝。
- 拟人:蟋蟀的鸣叫与诗人的情感对话。
- 对仗:诗中各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孤独与思乡的深刻感受,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诗人在夜晚的静谧中,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脆弱,展现出深邃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月:象征清冷与孤独。
- 梧桐: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 扬子江:象征思乡与离别。
- 促织:象征夜的宁静与孤独。
- 绿绮琴:象征文人雅士的情怀与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朔雁”指的是哪种鸟?
- A. 南飞的大雁
- B. 北飞的大雁
- C. 归来的鸟
- D. 河边的鸟
-
诗人想在窗前做什么?
- A. 看书
- B. 听音乐
- C. 弹琴
- D. 写作
-
诗中的“黄葛”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繁荣
- B. 孤独与高洁
- C. 美好的回忆
- D. 自然的和谐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加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柔美。
- 苏轼的《水调歌头》:在孤独与思乡之情上有相似之处,但更加豪放,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基础知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