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06 10:56:09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

春光一去如流电。

当歌对酒莫沉吟,人生有限情无限。

弱袂萦春,修蛾写怨。

秦筝宝柱频移雁。

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晏殊 〔宋代〕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
春光一去如流电。
当歌对酒莫沉吟,
人生有限情无限。
弱袂萦春,修蛾写怨。
秦筝宝柱频移雁。
尊中绿醑意中人,
花朝月夜长相见。

白话文翻译:

绿树上归来的黄莺,雕花的梁上离去的燕子。
春光一去就如同电光石火般迅速。
在酒杯前高歌畅饮,不要沉吟迟疑,
因为人生有限而情感却是无限的。
轻柔的衣袖在春风中飘荡,
修长的蛾子在空中写下怨愁。
秦筝声中宝柱频频移来大雁。
酒杯中清醇的酒、意中人,
在花朝月夜的时光里长久相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莺:指黄莺回归,春天来临时的象征。
  • 雕梁别燕:雕刻精美的梁上,燕子也离去了,象征着春天的逝去。
  • 春光:春天的光景,生机勃勃。
  • 沉吟:沉思、犹豫。
  • 弱袂:轻柔的衣袖,形容女子的衣裳。
  • 修蛾:修长的蛾,传达出一种柔美的意象。
  • 秦筝:古代乐器,常用于宴会、歌唱时的伴奏。

典故解析:

  • “绿树归莺”与“雕梁别燕”象征春天的到来与逝去,反映了时光流逝的主题。
  • “尊中绿醑意中人”中的“尊”指酒杯,“绿醑”是指美酒,暗示着对饮酒和友人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蕴山,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婉约,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作为当时的文学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常流传于后世,深受喜爱。

创作背景: 《踏莎行》诞生于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士人们普遍追求生活的雅致与情感的细腻。晏殊的这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感慨,以及在有限人生中对情感的珍惜。

诗歌鉴赏:

《踏莎行》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人生的感慨。诗中开篇以“绿树归莺,雕梁别燕”勾勒出春光明媚的画面,黄莺和燕子的归来与离去象征着生命的流转。接着“春光一去如流电”,以生动的比喻表现时光的匆匆,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诗人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有限与情感的无限,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中使用了“弱袂萦春,修蛾写怨”这样的意象,展现出一位女子在春风中轻舞的柔美,也蕴含着一丝淡淡的怨愁,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最后的“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则传达出对美酒和爱人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期待。

整首词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晏殊对春天、人生和情感的独特理解,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描绘春天的美景,展示生机与离别。
  2. 春光一去如流电:表达时间的流逝之快,令人叹息。
  3. 当歌对酒莫沉吟:提倡及时行乐,不要犹豫。
  4. 人生有限情无限:强调人生短暂,同时情感却是无尽的。
  5. 弱袂萦春,修蛾写怨:描述女子在春日里的柔美与忧愁。
  6. 秦筝宝柱频移雁:描绘音乐与自然的融合,暗示着情感的流动。
  7. 尊中绿醑意中人:展现饮酒时的情感寄托。
  8. 花朝月夜长相见:表达对美好时光与相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光一去如流电”,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归莺”、“别燕”,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体现了对仗工整的特点。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情感的无限向往,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莺、燕:代表春天的归属与离去,体现生命的变迁。
  • 春光:象征着短暂的美好时光。
  • 弱袂、修蛾:体现出女性的柔美与细腻的情感。
  • 秦筝:象征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归莺”指的是什么动物?

    • A. 燕子
    • B. 黄莺
    • C. 麻雀
  2. “春光一去如流电”中的“流电”比喻什么?

    • A. 时间的缓慢
    • B. 时间的快速流逝
    • C. 电的声音
  3. 诗人在词中提到的“尊中绿醑”指的是什么?

    • A. 美酒
    • B. 美食
    • C. 美景

答案:

  1. B. 黄莺
  2. B. 时间的快速流逝
  3. A. 美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对春天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与时间的感慨,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晏殊《踏莎行》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在描绘春天的美好,但前者更注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后者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晏殊词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踏莎行》的美妙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