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对应制》

时间: 2024-12-29 09:26:46

皇朝锐意急英贤,虏据中原七十年。

际遇风云凡事别,积功日月壮心愆。

管箫器小谁能识,孔孟人存用则传。

惭负寿皇勤教育,奏篇半彻冕旒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皇朝锐意急英贤,
虏据中原七十年。
际遇风云凡事别,
积功日月壮心愆。
管箫器小谁能识,
孔孟人存用则传。
惭负寿皇勤教育,
奏篇半彻冕旒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才的关心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朝廷迫切需要英才,但在外敌侵扰下已被占据中原长达七十年。经历诸多风云变化,事情的发生与发展总是不同寻常。作者感到自己的积累与努力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心中充满惋惜。提到的“管箫器小”暗示了对人才的不足与无奈,而“孔孟人存用则传”则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延续。最后,作者对未能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感到愧疚,尽管自己所作的奏章已在皇帝面前呈现。

注释:

  • 锐意:急切而有决心的态度。
  • :指敌人或外族。
  • 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区,象征着国家的核心。
  • 际遇:遭遇、遭遇的情况。
  • 风云:比喻时局变迁。
  • 壮心愆:壮志未酬的愧疚。
  • 管箫器小:比喻人才短缺,乐器小巧而难以被识别。
  •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象征着儒家文化。
  • 奏篇:奏章、议文。
  • 冕旒前:指皇帝的朝堂,象征权威与朝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亮,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官职,后因时局动荡而愤懑不已。他的诗歌多以抒情、咏志为主,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产生于南宋时期,正值外敌侵扰与内部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变迁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人才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诗歌鉴赏:

《廷对应制》是一首反映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人才匮乏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朝廷急需英才的描写,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简洁而有力,展现了国破家亡的悲惨现实。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当时际遇的无奈与感慨,强调了外敌入侵导致的种种不利影响。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既有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也有对人才短缺的痛心。他用“管箫器小”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才的难得与识别的困难,突显出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求。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与对个人成就的惭愧,显示出诗人对自身责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而深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既有历史的沉重感,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皇朝锐意急英贤:说明朝廷迫切需要有才能的人才来辅佐治理。
  2. 虏据中原七十年:外敌侵略,国家已被占据长达七十年,时局严峻。
  3. 际遇风云凡事别: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到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
  4. 积功日月壮心愆:尽管努力了很久,但心中仍感到未能实现壮志的遗憾。
  5. 管箫器小谁能识:比喻人才短缺,难以被真正识别与重用。
  6. 孔孟人存用则传:强调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孔孟之道应继续传承。
  7. 惭负寿皇勤教育:对未能充分利用教育机会感到愧疚。
  8. 奏篇半彻冕旒前:尽管已向皇帝呈报奏章,但仍感到不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管箫器小”来比喻人才的稀缺。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七十年的外敌占领,体现了历史的沉重。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才短缺的痛心以及对教育的重视,强调了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皇朝:象征国家与政权的稳定。
  • 英贤:代表人才与智慧。
  • 风云:历史的变迁与无常。
  • 孔孟:文化与教育的象征。
  • 奏篇:代表政治与文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皇朝锐意急英贤”中的“英贤”指什么?

    • A. 外敌
    • B. 有才能的人才
    • C. 平民百姓
    • D. 统治者
  2. 作者对“管箫器小”的比喻意在说明什么?

    • A. 乐器的种类
    • B. 人才的稀缺与难以识别
    • C. 学者的数量
    • D. 教育的质量
  3. 诗中提到的“孔孟”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儒家文化
    • C. 科技
    • D. 外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陈亮与杜甫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更强调个人的无奈与历史的悲剧感,而陈亮则更关注于人才与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宋代诗人的诗作与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古代文学的整体概括与分析。
  • 《诗词基础知识》:提供对古诗词的基本理解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