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同俞右吉看牡丹》
时间: 2025-01-04 12:32: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同俞右吉看牡丹》
作者:曹溶 〔明代〕
曾是洛阳游侠客,销魂的为名花。
相偎乡路酒重赊。
暖香开未遍,疑待鼓声挝。
亭上乐章多协律,倾城今在谁家。
日光须用锦丝遮。
也知蜂蝶性,春暮最夭邪。
白话文翻译
曾经是洛阳的游侠,醉心于名花之美。
在乡路上,相依相偎,酒意悠长。
花香尚未完全绽放,似乎在等着鼓声来敲响。
亭子里的乐曲和谐动人,如今倾城的美人在何方?
阳光必须用锦绣的丝帕遮挡。
我也明白蜂蝶的性情,春天的暮色最为娇弱。
注释
- 洛阳:古代著名的城市,是唐代的都城,以牡丹闻名。
- 游侠客:指游历四方,豪情万丈的侠客。
- 销魂:形容因美景或情感引发的迷醉。
- 酒重赊:意指酒意浓厚,似乎还需要继续来酒。
- 暖香:形容花香温暖。
- 鼓声挝:指乐器的敲击声,象征着花开的时机。
- 倾城:形容美人或美丽的事物,能令整座城市为之倾倒。
- 锦丝:指精美的丝绸,用来遮挡阳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溶,明代诗人,擅长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淡淡的忧伤。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牡丹盛开的季节,诗人与友人一同观赏牡丹,感受到花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描绘牡丹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开头的“曾是洛阳游侠客,销魂的为名花”,不仅回顾了诗人往日的豪情,也传达出对名花的深情眷恋。接下来的“相偎乡路酒重赊”,描绘了与友人一同游玩的轻松愉悦的情景,酒意正浓,显得格外惬意。
在“暖香开未遍,疑待鼓声挝”一句中,诗人巧妙地将花的开放与音乐的节奏联系在一起,仿佛在等待着一种生命的节奏。接下来的“亭上乐章多协律,倾城今在谁家”则转向对美人的思念,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两句“日光须用锦丝遮,也知蜂蝶性,春暮最夭邪”,展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阳光的强烈刺眼让人不得不用锦丝遮挡,而蜂蝶的轻盈活动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整首诗在欢快的表象下,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感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是洛阳游侠客:回忆过往,暗示自己曾是追求自由与美的游侠。
- 销魂的为名花:表达对美丽牡丹的倾心与迷恋。
- 相偎乡路酒重赊:与友人一同享受美好时光,酒意浓厚,情感深厚。
- 暖香开未遍:牡丹的香气还未完全散发,象征美好事物的未尽。
- 疑待鼓声挝:暗示花开时机的等待,富有音乐感。
- 亭上乐章多协律:描绘环境的和谐美,乐曲的韵律如同花香的绚丽。
- 倾城今在谁家:美人在何处,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 日光须用锦丝遮:阳光强烈,象征着生活的压力与光阴的流逝。
- 也知蜂蝶性: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暗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春暮最夭邪:春天的暮色象征着生命的结束,感慨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与美人相提并论,提升了其象征意义。
- 拟人:花的开放被赋予了等待的情感。
- 对仗:如“倾城今在谁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诗人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也在思考时间流逝带来的遗憾,表现了人对美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美丽与富贵,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酒:象征欢愉与友谊,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阳光:象征时间与生命,寓意光阴的流逝。
- 蜂蝶: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提醒人们珍惜现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名花”指的是哪种花? A. 菊花
B. 牡丹
C. 兰花 -
“暖香开未遍,疑待鼓声挝”中,诗人在表达什么? A. 对音乐的热爱
B. 对花开的期待
C. 对酒的渴望 -
诗人提到的“倾城”指的是? A. 美丽的花
B. 美丽的女子
C. 美丽的城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抒发,展现了孤独感与对美的追求。
- 《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基调与本诗形成对比,但同样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曹溶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