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春闺》

时间: 2024-09-19 20:42:07

宝枕香消残梦破,拥衾一晌关情。

春愁都向此时生。

檀痕双颊满,黛色两眉轻。

九十韶光都有几,陌头况近清明。

绿窗何事最消魂。

落花千万点,啼鸟两三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春闺
作者: 张令仪
宝枕香消残梦破,
拥衾一晌关情。
春愁都向此时生。
檀痕双颊满,
黛色两眉轻。
九十韶光都有几,
陌头况近清明。
绿窗何事最消魂,
落花千万点,
啼鸟两三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春天的闺房中,感受着春日的愁绪和孤独。她在香气消散的宝枕上醒来,残梦已破,怀着满腔的情感,独自拥着被子。春天的愁苦在此刻愈发明显,面颊上的檀香印痕依旧,眉间的黛色显得轻盈。她感叹人生已经过去了多少年,眼看着清明节即将到来,窗外的景象更让她感到忧伤,落花纷纷飘落,几只鸟儿在啼鸣,映衬着她的孤独和愁苦。

注释:

  • 宝枕:香气扑鼻的枕头,象征着女孩的梦境和情感。
  • 春愁:春天带来的愁苦情绪,通常与思念、孤独相联系。
  • 檀痕:檀香留下的痕迹,用以形容女子的美丽。
  • 黛色:古代女子用来描眉的黑色粉末,象征着女性的妆容。
  • 九十韶光:指人生的光阴,感叹岁月的流逝。
  • 绿窗:窗户被绿色植物装点,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 消魂:令人忧伤、沉醉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令仪,清代女诗人,以词作见长,作品多抒发女性情感和生活感悟。她的词风细腻、婉约,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在清代,女性的地位逐渐提升,张令仪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在春天这个象征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她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春闺》在形式上使用了典雅的词牌,展现了清代女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然而却透出浓浓的愁绪,形成鲜明的对比。开头两句“宝枕香消残梦破,拥衾一晌关情”,描绘了女子从梦中醒来,香气已散,代表了美好梦境的结束,也暗示着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春愁都向此时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愁苦情感。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无情。诗中的“檀痕双颊满,黛色两眉轻”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却也暗示着她的忧伤与无奈。岁月不饶人,“九十韶光都有几”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增添了一份沉重的情感。

在诗的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落花和啼鸟的声音,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愁绪。自然的美与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伤和对生命的思考。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在春天里的孤独与无奈,体现了张令仪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宝枕香消残梦破:醒来后发现梦已破碎,香气也消散,暗示着美好的梦境结束。
  2. 拥衾一晌关情:独自抱着被子,情感难以发泄,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3. 春愁都向此时生:春天的愁苦在此刻愈加强烈,情感逐渐显露。
  4. 檀痕双颊满,黛色两眉轻:细致描写女子的容貌,象征着她的青春与美丽。
  5. 九十韶光都有几:感叹光阴似箭,人生短暂,强调时间的珍贵。
  6. 陌头况近清明:清明节即将来临,意味着生死的感慨与思念。
  7. 绿窗何事最消魂:窗外的春景景象让人感到忧伤,隐含着对往事的追忆。
  8. 落花千万点,啼鸟两三声:自然的景象呼应内心的愁苦,增添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宝枕”比作梦境的承载。
  • 对仗:如“檀痕双颊满,黛色两眉轻”展现工整的对仗工艺。
  • 意象:落花、啼鸟等意象与情感紧密相连,构成了诗的情景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女性在春日中所感受到的愁苦和孤独,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爱情、生活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枕:代表梦境和情感。
  • 春愁:象征着思念、孤独与忧伤。
  • 檀痕、黛色:女性美丽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青春的短暂。
  • 落花、啼鸟:自然界的美丽与无情,呼应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宝枕香消残梦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喜悦

  2. “九十韶光都有几”中的“九十”指的是什么? A. 年龄 B. 光阴 C. 季节

  3. 诗中提到的“绿窗”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春天的生机 C. 消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情感的作品。
  • 温庭筠《一剪梅》:表达愁思与春景的诗作。

诗词对比

  • 《临江仙 春闺》与《如梦令》:两首作品均表现了女性的孤独与愁苦,但《如梦令》更多地聚焦于个人情感,而《临江仙》则通过春天的意象更全面地反映了生命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清代女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唐宋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