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4-10-17 12:09:23

千顷翠围遮绿净,菱花影落波中。

看看红锦漾清风。

此时催入觐,烟浪拍云空。

伫见觚棱栖宝爵,旌旗全仗飞龙。

赭黄一点现真容。

御麻宣未毕,云镜上天东。

意思解释

临江仙

原文展示

千顷翠围遮绿净,菱花影落波中。
看看红锦漾清风。
此时催入觐,烟浪拍云空。
伫见觚棱栖宝爵,旌旗全仗飞龙。
赭黄一点现真容。
御麻宣未毕,云镜上天东。

白话文翻译

这片千顷的绿水被青翠的环境环绕,水面清澈如洗,菱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红色的锦绣在清风中轻轻荡漾。
此刻正是催促我入朝觐见的时刻,烟雾中的浪潮拍打着天空的云彩。
我伫立在这里,看到酒杯上栖息着宝贵的爵位,旌旗在空中全力飞舞。
赭黄的光辉在这一刻显露出真容。
御麻的宣诏尚未结束,云镜中映照着东方的天空。

注释

  • 千顷:形容水面广阔。
  • 菱花:水中菱形的花朵,这里指水面上的倒影。
  • 红锦:红色的绸缎,象征华丽。
  • :觐见,朝见君王。
  • 伫见:停留观看。
  • 觚棱:酒杯的棱角,象征酒宴。
  • 御麻:指皇帝的诏书。
  • 云镜:空气中的光影,象征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质,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临江仙》写于作者在江边时,抒发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对宫廷生活的向往与思考。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权力与地位的思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描绘江水美景的词作,作者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开头“千顷翠围遮绿净”描绘了广阔的水面,清澈明净的水面与周围的青翠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接着,菱花的倒影与红锦的轻舞,增添了诗歌的动感与色彩,仿佛在引导读者感受到微风拂面时的愉悦。

在诗的中段,作者提到“此时催入觐”,暗示其身处朝廷生活的压力与责任,似乎在提醒自己即将面对的权力游戏与宫廷生活的复杂。最后几句中,“赭黄一点现真容”与“云镜上天东”则象征着权力的真实与虚幻,既有对权威的敬畏,也有对权力本质的思考。

整首词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照,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权力与地位的反思,情感丰富且层次分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顷翠围遮绿净:描绘了水面被青翠的自然环境环绕,清澈如洗。
  2. 菱花影落波中:水中的菱花影子在波光中摇曳,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
  3. 看看红锦漾清风:红色的锦绣在清风中轻轻荡漾,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4. 此时催入觐:暗示作者身处朝廷生活的压力,突显责任感。
  5. 烟浪拍云空:描写了水面波浪与天空交融的景象,带来一种浩渺的感觉。
  6. 伫见觚棱栖宝爵:酒杯与权力的象征,体现了宴会的奢华。
  7. 旌旗全仗飞龙:旌旗高扬,象征权威与荣耀。
  8. 赭黄一点现真容:赭黄的光辉显示出真实的身份与地位。
  9. 御麻宣未毕:皇帝的诏书尚未结束,暗示权力的持续。
  10. 云镜上天东:云镜中的倒影,象征着未来的光明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事活动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赭黄一点现真容”与“云镜上天东”,平衡了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与对权力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责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权力游戏的警惕。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自然,代表着美好的环境。
  • 菱花:象征纯洁与清新,增添诗歌的柔美。
  • 红锦:象征华丽与富贵,反映出权力与地位的追求。
  • 云镜: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交织,暗示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临江仙》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千顷翠围遮绿净”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山川
    B. 江水
    C. 花园
    D. 森林

  3. “此时催入觐”中的“觐”是什么意思?
    A. 见面
    B. 朝见
    C. 祭祀
    D. 游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王质《临江仙》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但王质更侧重于自然与权力的关系,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与生活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质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