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柳絮(鹧鸪词)》

时间: 2025-01-08 18:40:49

月痕依约到西厢。

曾羡花枝拂短墙。

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余香。

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

闲倚绣帘吹柳絮,问何人似冶游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痕依约到西厢。曾羡花枝拂短墙。
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余香。
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
闲倚绣帘吹柳絮,问何人似冶游郎。

白话文翻译:

月光依稀洒到西厢房,曾经羡慕花枝轻拂短墙。
那时不懂愁苦如何流泪,常常疑惑梦中留存的余香。
在歌声缭绕之处,眉头先显得妩媚,
酒意正浓时,眼神更加狂妄。
闲坐在绣帘旁吹拂柳絮,问那谁人似我心中所爱的游郎。

注释:

  • 月痕:指月光的痕迹,形容月光明亮而柔和。
  • 西厢:指房屋的西边的厢房,常用作私会或幽会的场所。
  • :忧愁,悲伤的情感。
  • 余香:指梦中留存的香气,也代表美好的回忆。
  • 冶游郎:指风流倜傥的年轻男子,常用于描绘心中理想或爱慕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约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青云,晚号白云山人,北宋词人,擅长词作,尤其在婉约派中有着重要地位。他的词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女性的情感和生活。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贺铸生活的宋代社会,正值士人阶层对文人雅趣的追求,词作为表达情感和抒发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交融。

诗歌鉴赏:

《吹柳絮(鹧鸪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温柔与恋爱的甜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理想情人的向往。开篇的“月痕依约”便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浪漫的氛围,诗人对月光的描写不仅具有视觉美感,更给人以心灵的共鸣。接下来“曾羡花枝拂短墙”则将视线引向一个生动而美丽的场景,透过花枝与墙壁的细腻描绘,仿佛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和生命的活力。

“初未识愁那得泪”,这里表达了年轻时无忧无虑的状态,诗人对愁苦的陌生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知的天真。而“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音乐与酒的影响下,情绪愈加高涨,眼神中流露出狂放与迷醉的状态,体现了青春的张扬与对爱的渴望。

最后的“闲倚绣帘吹柳絮”,展现了诗人轻松惬意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引入了对理想情人的思索,令人思绪万千。整首词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景,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于爱情的追寻与渴望,体现了贺铸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痕依约到西厢:月光轻柔地洒在西厢,营造了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
  2. 曾羡花枝拂短墙:以花枝轻拂短墙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初未识愁那得泪:年轻时对愁苦的无知,暗示对生活的无忧。
  4. 每浑疑梦奈余香:在梦中留存的香气,象征着美好的记忆与情感的渴望。
  5. 歌逢袅处眉先妩:歌声缭绕之处,眉眼间流露出妩媚的神情。
  6. 酒半酣时眼更狂:酒意正浓,情感愈加激烈,眼神中透出无限的狂妄。
  7. 闲倚绣帘吹柳絮:闲适的生活中,诗人享受着春风与柳絮的轻柔。
  8. 问何人似冶游郎:对心中理想情人的追问,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痕”比喻月光的柔和。
  • 拟人:如“歌逢袅处”,赋予音乐以生命。
  • 对仗:如“歌逢袅处”与“酒半酣时”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青春的无忧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 月痕:象征着温柔与浪漫,暗指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 花枝:代表青春的活力与美好事物,承载着对生活的赞美。
  • 绣帘:象征着优雅的生活环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柳絮:春天的象征,传递出轻盈与柔和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痕”是指什么? A. 日光
    B. 月光
    C. 星光
    D. 烛光

  2. “曾羡花枝拂短墙”中“花枝”象征什么? A. 青春
    B. 哀伤
    C. 财富
    D. 朋友

  3. 诗人对“冶游郎”的描述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渴望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贺铸的《吹柳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着对春天与爱情的深刻描绘,但贺铸更侧重于青春的狂妄与向往,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思考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贺铸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