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十一之四)》

时间: 2025-01-07 18:22:19

绿窗残梦闻鶗鴂。

曲屏映枕春山叠。

梳□发如蝉。

镜生波上莲。

绛裙金缕摺。

学舞腰肢怯。

帘下小凭肩。

与人双翠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十一之四)
作者:贺铸

绿窗残梦闻鶗鴂。
曲屏映枕春山叠。
梳发如蝉。
镜生波上莲。
绛裙金缕摺。
学舞腰肢怯。
帘下小凭肩。
与人双翠钿。


白话文翻译:

在绿窗前,残梦中听见了杜鹃的鸣叫;
曲屏映照着我的枕边,春山层叠如画。
我梳理着头发,宛如蝉鸣;
镜中映出波光,宛如莲花盛开。
绛红的裙子金丝缠绕着,
学习跳舞时,我的腰肢显得怯懦。
窗帘下轻轻倚靠着肩膀,
与人共戴着双翠钿(头饰)。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窗:指窗户,绿窗前的情景。
  • 鶗鴂:杜鹃,鸟名,常喻哀怨。
  • 曲屏:曲折的屏风,古代居室中常用的家具。
  • 绛裙:深红色的裙子。
  • 金缕:金色的丝线。
  • 翠钿:一种装饰品,通常是头饰。

典故解析:

  • “鶗鴂”常与离别、思念相关,杜鹃鸣叫象征思念之情。
  • “蝉”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清高和独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 1052-1126),字方回,号云间,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其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女性情感为题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该词作写于宋代,表达了词人对女性情感的细腻刻画,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女性的生活与心理状态。


诗歌鉴赏:

《菩萨蛮(十一之四)》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女性的娇怯,展现了深沉的思念和柔美的气质。开头的“绿窗残梦闻鶗鴂”,设定了一个梦境与现实交错的场景,绿窗映照着春天的气息,而杜鹃的鸣叫则暗示了内心的哀愁与思念。接着,词人通过“曲屏映枕春山叠”,表现出一种安静而优雅的生活场景,春山的层叠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

词中“梳发如蝉”,形象地将女性的柔美与清丽比作蝉的声音,既传达出轻盈的气质,又隐含着一种孤独感。后面的“镜生波上莲”,则用莲花的纯洁来象征女性的高洁与美丽。整首词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优雅生活中的一丝怯懦和羞涩,尤其在“学舞腰肢怯”一句中,将女性的羞怯与舞姿结合,更令人心生怜惜。

整首词在描绘美好景色的同时,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哀愁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窗残梦闻鶗鴂:在绿窗边,梦中听到了杜鹃的鸣叫,暗示着梦中的忧愁。
  2. 曲屏映枕春山叠:曲折的屏风和枕边的春山映照,营造出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3. 梳发如蝉:梳理头发的动作,像蝉的鸣叫一样轻柔,隐喻了女性的清丽。
  4. 镜生波上莲:镜子里的波光如同莲花在水面上荡漾,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5. 绛裙金缕摺:深红色的裙子上缠绕着金丝,展现了华丽的装扮。
  6. 学舞腰肢怯:学习跳舞时,腰肢显得有些怯怯,表现出女性的娇柔和羞涩。
  7. 帘下小凭肩:轻轻倚靠在窗帘下,显得恬静而优雅。
  8. 与人双翠钿:与他人共同佩戴着翠钿,象征着女性之间的友谊和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性的形象与自然界的蝉和莲花相联系,突出其清丽的特质。
  • 拟人:通过“镜生波”,赋予镜子以生命,增强画面感。
  • 对仗:词中对称的结构增加了音乐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体上诗歌表达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观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又渗透着对情感的思索,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内心深处的怯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窗:象征清新和梦境。
  • 鶗鴂:象征思念和哀愁。
  • 绛裙:象征华丽与女性魅力。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窗残梦”中“残梦”意味着什么? A. 美好的梦境
    B. 未了的梦境
    C. 令人失望的梦境
    答案:B

  2. “镜生波上莲”中的“莲”象征什么? A. 丑陋
    B. 权力
    C. 纯洁与美丽
    答案:C

  3. “学舞腰肢怯”表现了什么情感? A. 自信
    B. 羞怯
    C. 骄傲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贺铸与李清照在女性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李清照的词更为直接,而贺铸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内心的柔情。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贺铸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