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上之回》

时间: 2025-01-19 17:39:43

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

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

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

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上之回
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
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
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
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白话文翻译:

在回中,道路险峻,萧关的烽火信号频繁。
五个军营驻扎在北方,万乘之车从西河出发。
单于向皇帝献上玉玺,天子则握着镶有雕花的戈。
振奋的军队在汾川的曲水边,秋风中高歌豪迈。

注释:

  • 回中:指回族或西域地区,通常指偏远的边疆地区。
  • 萧关烽候:萧关是古代的一个关口,烽火台用于传递军事信息。
  • 五营:指五个军营,形容兵力之多。
  • 万乘:形容车马的数量众多,古代一乘车通常指一辆马车。
  • 单于:指匈奴的统治者,象征外族的威胁。
  • 玉玺:皇帝的印章,象征权威。
  • 雕戈:雕刻精美的戈,古代兵器,象征皇权和军事力量。
  • 振旅:振奋军队,鼓舞士气。
  • 汾川曲:指汾河边的曲水,象征自然美与士兵的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字景仁,号景山,唐代诗人,以乐府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反映社会动荡与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初期,正值边疆战争频繁时期。诗中反映了国家对外战争的紧迫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和军队士气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唐代边塞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士兵们的豪情壮志。开篇以“回中道路险”引入,既描绘了险峻的地形,又暗示了行军的艰难,紧接着提到“萧关烽候多”,展现出战争的频繁和紧迫性。接下来的“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则表现出唐军的强大和准备出征的决心。最后几句通过“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展现了外族的臣服与皇权的威严,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前半部分描绘战争的背景与环境,后半部分则表现士兵们的豪情与对胜利的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中道路险: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艰险道路,暗示出行军的困难。
  • 萧关烽候多:提到烽火的频繁,暗示边境危机四伏。
  • 五营屯北地:强调军队的聚集与准备出征的状态。
  • 万乘出西河:形容军队的庞大,显示出出征的气势。
  • 单于拜玉玺:呈现出外族对唐朝的尊敬,增加了国家的威严感。
  • 天子按雕戈:表现出皇帝的决策与军事力量。
  • 振旅汾川曲:描绘士兵们的豪情,表达出士气的高昂。
  • 秋风横大歌:将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情感结合,表现出一种壮阔的气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通过玉玺和雕戈象征权力与力量。
  • 排比: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增强了紧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边疆战争的感慨,表现了战争的艰辛、士兵的勇敢以及对国家的忠诚。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环境与士兵的豪情,传达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回中:象征边疆,表现出险恶与未知。
  • 烽火:象征战争和危险的信号。
  • 五营:象征强大的军队。
  • 玉玺:象征权威与皇权。
  • 秋风:象征变化与激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回中道路险”中的“回”指什么?

    • A. 回族
    • B. 回头
    • C. 回忆
  2. “五营屯北地”中的“五营”象征什么?

    • A. 五个城市
    • B. 五个军营
    • C. 五个国度
  3. “单于拜玉玺”中的“单于”指什么?

    • A. 唐朝的皇帝
    • B. 匈奴的统治者
    • C. 中原的将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战争与士兵豪情。
  • 高适的《别董大》:表达对战争与士人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出塞》与《乐府杂曲》: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景象,但王昌龄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卢照邻则更强调国家的力量与士气的高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乐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