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
时间: 2025-01-04 08:4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 ——卢照邻
遐哉庙略,赫矣台臣。
横戈碣石,倚剑浮津。
风丘佛箨,日域清尘。
岛夷复祀,龙伯来宾。
休兵宇县,献馘天闉。
旆海凯入,耀辉震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军出征的壮丽场景,赞美了军队的威武与胜利。诗中提到远方的庙宇和显赫的台阶,士兵们横戈立于石上,剑指浮动的水面。风吹动山丘,阳光洒下,清澈的尘埃在日光中闪烁。岛屿上的夷人重新祭祀,龙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前来拜访。停止战争,献上战利品,天门敞开。军旗驶入海港,耀眼的光辉震撼四方。
注释
- 遐哉:遥远的意思。
- 庙略:庙宇、祭祀的场所。
- 赫矣:光辉、显赫。
- 横戈:士兵持戈站立。
- 碣石:坚固的石头。
- 浮津:浮动的水面。
- 风丘:山丘,指风吹起的地方。
- 佛箨:佛教的佛教徒或象征。
- 日域:阳光洒落的地方。
- 清尘:清澈的尘埃。
- 岛夷:指岛上的夷族。
- 复祀:重新祭祀。
- 龙伯:古代神话中的龙族代表。
- 休兵:停止战争。
- 宇县:空间与地方。
- 献馘:献上战利品。
- 天闉:天门,象征着通往胜利的通道。
- 旆海凯入:军旗随海风入港,凯旋而归。
- 耀辉震震:耀眼的光辉震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636年-689年),字君穆,号景山,唐代诗人,来自扬州。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风格独特而著称,常常融入山水、历史、宗教等多种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中和乐九章》是卢照邻为庆祝东军胜利而作,表达了对军队英勇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繁荣的希冀。诗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国家安全与和平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雄壮的气势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东军的英勇与壮丽,诗人通过对胜利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中不仅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还涉及到祭祀、海港等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底蕴。
诗的开头“遐哉庙略,赫矣台臣”,以遥远的庙宇和显赫的台阶引出整首诗的主题,仿佛在诉说胜利的光辉与荣耀。接下来的“横戈碣石,倚剑浮津”则生动地描绘了战士们持戈傲立,象征着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斗志。之后的“风丘佛箨,日域清尘”更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和平的氛围。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文化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遐哉庙略:遥远的庙宇,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 赫矣台臣:显赫的台阶,暗示着军功和荣耀。
- 横戈碣石:士兵们持戈立在坚硬的石头上,展现出他们的威武。
- 倚剑浮津:剑指向浮动的水面,象征着对胜利的渴望。
- 风丘佛箨:风吹动的山丘,暗示着佛教的影响。
- 日域清尘:阳光下的清尘,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岛夷复祀:岛上的夷人重新祭祀,体现出对和平的渴望。
- 龙伯来宾:古代神话中的龙伯前来,象征着神灵的庇佑。
- 休兵宇县:停止战争,表示对和平的追求。
- 献馘天闉:献上战利品,天门敞开,象征着胜利的到来。
- 旆海凯入:军旗随海风入港,象征着胜利的凯旋。
- 耀辉震震:耀眼的光辉震撼四方,传达出胜利的辉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横戈碣石,倚剑浮津”,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如“龙伯来宾”,将神话与现实结合,寓意深远。
- 排比:整首诗的节奏感强,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战争的胜利与国家的繁荣,表现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军队的赞美,情感真挚而豪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庙宇: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 台阶:代表着显赫的地位和荣耀。
- 戈:象征着战争的工具,体现勇气与斗志。
- 剑:象征着力量与胜利。
- 清尘:代表宁静与和平的状态。
- 龙伯:象征着神灵的庇佑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赫矣台臣”指的是什么? A. 显赫的台阶
B. 显赫的官员
C. 显赫的战士 -
“岛夷复祀”中的“复祀”是什么意思? A. 重新开始
B. 重新祭祀
C. 重新建设 -
诗中军旗的意象象征什么? A. 战争的开始
B. 胜利的凯旋
C. 和平的到来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与《中和乐九章》都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但《登高》更多地体现出个人的忧愁与对历史的反思,而《中和乐九章》则展现出一种豪情壮志和对胜利的赞美。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却都反映出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