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吟 邵雍 〔宋代〕
满城尽日行春去,言会行春还有数。 真宰何尝不发生,游人其那无凭据。 梨花著雨漫成啼,柳絮因风争肯住。 一片清明好意多,奈何意好难分付。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翻译: 整个城市的人们整天都在春游,说起来春游的次数还有不少。 真正的造物主何尝不使万物生长,但游人却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 梨花被雨水打湿,仿佛在哭泣,柳絮随风飘舞,不愿停留。 一片清明时节,美好的意愿很多,但美好的意愿却难以实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满城:指整个城市。
- 尽日:整天。
- 行春:春游。
- 真宰:指造物主,即自然界的主宰。
- 其那:怎么,如何。
- 无凭据:没有确凿的证据。
- 梨花著雨:梨花被雨水打湿。
- 漫成啼:仿佛在哭泣。
- 柳絮因风:柳絮随风飘舞。
- 争肯住:不愿停留。
- 清明:指清明时节。
- 意好:美好的意愿。
- 难分付:难以实现。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涉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城市中人们春游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透露出对美好意愿难以实现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城市为背景,描绘了人们春游的热闹场景。诗人通过对梨花和柳絮的描写,传达了自然界的美好与无奈。梨花被雨水打湿,仿佛在哭泣,柳絮随风飘舞,不愿停留,这些意象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最后两句“一片清明好意多,奈何意好难分付”,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意愿难以实现的无奈和哀愁。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城尽日行春去”:描绘了城市中人们整天都在春游的热闹场景。
- “言会行春还有数”:说起来春游的次数还有不少,暗示春游的频繁。
- “真宰何尝不发生”:真正的造物主何尝不使万物生长,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
- “游人其那无凭据”:但游人却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暗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
- “梨花著雨漫成啼”:梨花被雨水打湿,仿佛在哭泣,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好与无奈。
- “柳絮因风争肯住”:柳絮随风飘舞,不愿停留,传达了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 “一片清明好意多”:清明时节,美好的意愿很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奈何意好难分付”:但美好的意愿却难以实现,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意愿难以实现的无奈和哀愁。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梨花著雨漫成啼”和“柳絮因风争肯住”,赋予梨花和柳絮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如“满城尽日行春去”与“言会行春还有数”,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意愿难以实现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界美好与无奈的感受,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美好意愿难以实现的无奈和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花:象征着美好但短暂的事物。
- 柳絮:象征着随风飘散、难以停留的事物。
- 清明:象征着清明时节的美好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梨花著雨漫成啼”中的“漫成啼”是什么意思? A. 梨花在哭泣 B. 梨花被雨水打湿
- 诗中“柳絮因风争肯住”中的“争肯住”是什么意思? A. 柳絮不愿停留 B. 柳絮随风飘舞
- 诗中“一片清明好意多”中的“清明”指的是什么? A. 清明时节 B. 清明的天气
- 诗中“奈何意好难分付”中的“难分付”是什么意思? A. 难以实现 B. 难以传达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邵雍的《三月吟》与苏轼的《春夜喜雨》: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邵雍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哲理和感慨,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喜悦和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