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峰采药触兴为诗》
时间: 2024-12-31 11:1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陵峰采药触兴为诗
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
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
间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
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连绵的山峰和茂密的树林,仿佛延伸到数千里之外。云彩在远山上飘过,风吹过荒野的灌木丛。茅草房隐蔽在树林中,只有鸡鸣声能表明这里有人。走在小路上,随处可见遗落的柴火。此时我才明白,经过百代的历史,这里曾经有过上皇和百姓的生活痕迹。
注释
- 陵峰:高耸的山峰,形容山的巍峨。
- 修林带平津:茂密的树林环绕着平坦的湿地。
- 云过远山翳:云彩遮掩了远处的山峦。
- 风至梗荒榛:风吹过荒凉的灌木丛。
- 茅茨:茅草屋,指简陋的居所。
- 鸡鸣知有人:鸡叫声表明附近有人的生活气息。
- 间步践其径:在小径上走,留下脚印。
- 处处见遗薪:到处都是遗落的柴火,说明此地曾经有人居住。
- 始知百代下: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才明白这里的过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帛道猷是魏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常常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期,诗人们追求个性与自由,注重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陵峰采药触兴为诗》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山间,诗人采药途中,目睹了自然的美景和人类居住的痕迹,感慨历史的变迁,反映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连绵的山岳和隐秘的村落,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开篇“连峰数千里”,便勾勒出一幅辽阔的自然画面,远山的云彩和风的吹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氛围。接下来的描绘中,茅草房的隐蔽和鸡鸣声的响起,带来了一丝人间烟火气,暗示着即使在偏远的地方,依然有人在生活、在劳作。
“处处见遗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遗落的柴火象征着曾经的繁荣与生活的痕迹,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最后一句“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更是深化了诗的主题,暗示着历史的积淀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全诗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对历史和人文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峰数千里:描绘出壮丽的山脉,强调辽阔的自然。
- 修林带平津:林木茂盛,平坦的湿地与树林形成对比。
- 云过远山翳:云层遮住山峰,增添神秘感。
- 风至梗荒榛:风吹过荒野,表现自然的力量。
- 茅茨隐不见:隐秘的茅草房,暗示生活的简朴。
- 鸡鸣知有人:鸡鸣声让人意识到人类的存在。
- 间步践其径:走在小路上,表现探索的过程。
- 处处见遗薪:柴火的遗留,象征着昔日的生活。
- 始知百代下:经过时间的沉淀,思考历史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和林木比作人类精神的象征,表现自然的伟大。
- 拟人:风和云有生命般的动作,增加了诗的动感。
- 对仗:如“云过远山”和“风至梗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深远影响,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连峰:象征着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 茅茨:代表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状态。
- 鸡鸣:象征生活的气息和人类的存在。
- 遗薪:历史的痕迹,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鸡鸣”主要是为了表明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人类的存在
C. 风的吹拂
D. 山的高耸 -
填空题: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对__和__的思考。
-
判断题:诗中“处处见遗薪”是指诗人看到的繁荣景象。(对/错)
答案
- B
- 历史,人文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陵峰采药触兴为诗》和《山中杂诗》,前者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两者在风格上均呈现出自然景物的美,但主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晋诗歌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