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个事,蜡屐趁幽寻。一径树交花二色,两村溪隔鸟同音。和气此中深。
白话文翻译:
这并没有什么事情,穿着木屐在幽静的地方漫步。一条小路上,树木交错,花色各异;两村之间,溪水相隔,鸟儿的鸣叫声却是一样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气氛是如此的和谐而深厚。
注释:
- 无个事:没有特别的事情,表明一种闲适的心态。
- 蜡屐:一种传统的木质鞋,古代常用。
- 趁幽寻:在幽静的环境中寻觅,表示一种悠闲的探索。
- 一径:一条小路。
- 树交花二色:树木交织,花有两种颜色,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象。
- 两村溪隔鸟同音:两村之间有溪流相隔,但鸟叫的声音是一样的,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和气此中深:在这里,和谐的气氛非常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策,清代诗人,生于诗词兴盛的时代。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为题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热衷于吟咏自然、陶冶情操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王策的《望江南 其二》采用了清新自然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木屐的声响与自然的交融,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通过“一径树交花二色”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色彩与生机,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条小路上,感受花开树绿的愉悦。同时,“两村溪隔鸟同音”则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尽管有村庄的分隔,却依然能听到相同的鸟鸣,象征着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最后一句“和气此中深”更是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深厚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个事:表达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
- 蜡屐趁幽寻:穿着木屐在幽静之处漫步,暗示寻觅与探索的乐趣。
- 一径树交花二色:描绘了小路两旁树木交错,花色各异的美丽景象。
- 两村溪隔鸟同音:强调了尽管村庄相隔,鸟鸣却是相似,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 和气此中深:总结出在这种环境中,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深厚的。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树交花二色”和“溪隔鸟同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蜡屐、树、花、溪、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场景。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以及在这种和谐中获得的内心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屐:象征着传统与乡愁。
- 树:生命与繁荣的象征。
- 花:美丽与短暂。
- 溪:流动的时间与生命。
- 鸟:自由与和谐的代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望江南 其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策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蜡屐”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衣服
- B. 一种传统木鞋
- C. 一种首饰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些?
- A. 大海
- B. 山川
- C. 树木、花、溪、鸟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策的《望江南 其二》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策更注重细腻的生活情景与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而李白则表现出对壮丽山水的崇拜与豪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策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