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观刈稻纪谚 其二
原文展示
田父邀予说,秋成此岁多。
草头占月晕,米价问天河。
乐土宁无咏,礼年亦有歌。
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
白话文翻译
农夫邀请我谈论,今年的秋收丰收。
草头的露水映着月亮,稻米的价格问及银河。
乐土之中怎会没有歌声,丰年之际也应有歌唱。
但我唯独担忧军饷紧急,松树繁茂却正值战乱。
注释
- 田父:农田的父亲,指农民。
- 秋成:秋季的收成。
- 草头:草的顶部,指草上滴落的露水。
- 月晕:月亮周围的光环,象征天气变化。
- 米价:稻米的价格。
- 乐土:安乐的地方,象征安定的社会。
- 礼年:丰收的年份。
- 军饷:军队的工资,指军事开支。
- 松茂:松树繁茂,象征自然繁荣。
- 干戈:战争,指战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之,号升庵,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政治家,擅长诗、词、文,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他的诗作常涉及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的时期。杨慎通过描写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民生富庶的期待与对战乱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人民的苦难。
诗歌鉴赏
《观刈稻纪谚 其二》是一首描绘秋收时节的诗歌,通过农民的对话,展现了丰收的喜悦与安乐的愿景。然而,诗中却蕴含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刻担忧。诗的开头,农夫热情地与诗人讨论丰收,描绘出一幅丰收的美好画面。接着,诗人用“草头占月晕”描绘了秋天的清晨,露水在月光下闪耀,象征着丰收的季节。但在丰收的背后,诗人却忧心忡忡,担忧军饷的紧迫,暗示着国家的战乱。
诗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丰收与战争的反差。一方面是“乐土宁无咏,礼年亦有歌”的欢快气氛,另一方面则是“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的愁苦。整首诗以农民的视角,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田父邀予说:农民邀请我交谈,开头引入了与农民的亲切对话。
- 秋成此岁多:今年的秋收非常丰盛,表现出对丰收的喜悦。
- 草头占月晕:清晨,草头上的露水映照着月光,生动描绘秋天的美丽。
- 米价问天河:米价高低犹如天河流淌,象征着经济与自然的联系。
- 乐土宁无咏:在这样的乐土中,怎能没有歌声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礼年亦有歌:丰收的年头,自然也会有欢歌。
- 惟愁军饷急:但是我唯独担心的是军队的开支紧迫,暗示国家的困境。
- 松茂正干戈:松树繁茂,却正值战乱,形成鲜明的对比,彰显社会动荡。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丰收与战争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比喻:米价与天河的比喻,形象地传达了经济问题的复杂性。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丰收的喜悦与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表达了希望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丰收与希望。
- 草头:自然的象征,体现生机与活力。
- 米价:经济的象征,反映社会的繁荣或困境。
- 乐土:理想社会的象征,代表人们的向往。
- 军饷:战争与动乱的象征,表现国家的危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田父”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将领
C. 诗人
D. 商人 -
“惟愁军饷急”中的“军饷”是什么? A. 农民的收入
B. 军队的工资
C. 诗人的收入
D. 商人的利润 -
诗中提到的“乐土”指的是什么样的地方? A. 富饶安乐的地方
B. 贫苦的地区
C. 战乱的地方
D. 荒凉的山野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晓》 孟浩然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观刈稻纪谚 其二》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描绘和人们情感的表达,但前者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思乡之情,而后者则关注社会现实与国家命运,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