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七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4 04:07:27

小桃未放春先勒。

几日轻阴寒恻恻。

梦中惜别泪犹温,醉里看花朱乱碧。

鸣鸠檐外声偏急。

云意沈沈天欲黑。

呼晴唤雨两无成,却笑痴禽空著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桃未放春先勒。几日轻阴寒恻恻。梦中惜别泪犹温,醉里看花朱乱碧。鸣鸠檐外声偏急。云意沈沈天欲黑。呼晴唤雨两无成,却笑痴禽空著力。

白话文翻译

小桃花还未绽放,春天的气息却已经来临。几天以来,阴云密布,寒意萦绕。梦中依依惜别,泪水仍是温热;醉酒中看花,朱红与碧绿交织。屋檐外传来急促的鸠鸣,乌云密布,天似乎要黑下来。呼唤晴天与雨水却都无济于事,反倒嘲笑那些痴情的鸟儿空自用力。

注释

  • 小桃:指小桃花,象征春天的来临。
  • 未放:尚未开放的意思。
  • 轻阴寒恻恻:形容天气阴冷,给人一种寒意。
  • 梦中惜别:在梦中感到惜别之情。
  • 醉里看花:描述在醉酒状态下欣赏花朵,表现出一种恍惚的状态。
  • 鸣鸠:指的是一种鸟,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声音。
  • 声偏急:形容鸟鸣声急促。
  • 云意沈沈:形容乌云密布,似乎有阴云压顶之感。
  • 呼晴唤雨:希望能呼唤来晴天或雨水,但都没有实现。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虽然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春天、桃花、鸟鸣等意象的描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春季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思考,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宁,近代诗人,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动荡的历史时期。他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风格多样,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玉楼春》系列诗作主要是响应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这首诗尤其体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寒冷交替,以及对自然的敏感观察。

诗歌鉴赏

整首《玉楼春七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景象,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的“小桃未放春先勒”既表现了春天的来临,又暗示着生命的脆弱;而“几日轻阴寒恻恻”则揭示了季节的变化带来的冷暖交错,引起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中“梦中惜别泪犹温”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软与情感的细腻,宛如在春天的温暖中却又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同时,在醉酒中欣赏花朵的意象,既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隐含了对现实中苦涩的逃避。

后半部分的“鸣鸠檐外声偏急”与“云意沈沈天欲黑”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春天的活力,后者则是阴云笼罩的沉重气氛,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一句“却笑痴禽空著力”,则是对自然与人事无常的感慨,带有一丝自嘲和无奈,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桃未放春先勒:小桃花尚未开放,春天的气息已经渗透,暗示早春的来临。
  • 几日轻阴寒恻恻:过去几天里,天气阴冷,给人带来寒意。
  • 梦中惜别泪犹温:在梦中感到离别的悲伤,泪水仍然温暖。
  • 醉里看花朱乱碧:在醉酒中欣赏花朵,红色与绿色交织,表现出一种恍惚的美感。
  • 鸣鸠檐外声偏急:屋檐外的鸠鸟鸣叫声急促,反映出春天的动感。
  • 云意沈沈天欲黑:乌云密布,天色渐黑,预示着不好的天气。
  • 呼晴唤雨两无成:呼唤晴天和雨水却都没有实现,表现出无奈。
  • 却笑痴禽空著力:反而嘲笑那些痴情的鸟儿,白白用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先勒”将春天与生命的脆弱相联系。
  • 拟人:如“鸣鸠檐外声偏急”,给鸟鸣赋予了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了对称,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桃:象征着春天的生命与希望。
  • 轻阴:代表着阴冷与压抑。
  • 梦中惜别:体现出人对离别的惋惜。
  • 醉里看花: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逃避现实的心态。
  • 鸣鸠: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云意沈沈:暗示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桃”指的是什么?

    • A. 桃树
    • B. 桃花
    • C. 桃子
    • D. 桃林
  2. “梦中惜别泪犹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惆怅
    • C. 愤怒
    • D. 安慰
  3. 诗中提到的“鸣鸠”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夏天
    • D. 秋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同样表达春天情绪的诗作,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描绘春天的美景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展现了细腻的感受与对春天的眷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近现代诗歌选》
  • 《诗词鉴赏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