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1-20 01:19:06

东风杨柳门前路。

毕竟雕鞍留不住。

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

青楼画幕无重数。

听得楼边车马去。

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东风杨柳门前路,
毕竟雕鞍留不住。
柔情胜似岭头云,
别泪多如花上雨。
青楼画幕无重数,
听得楼边车马去。
若将眉黛染情深,
且到丹青难画处。


白话文翻译:

东风吹拂,柳树摇曳,门前的道路上,
终究那华丽的雕鞍无法常驻。
那柔情似乎胜过高山上的云彩,
离别的泪水多得像花上的雨点。
青楼的画幕数不胜数,
听见楼旁车马的离去声。
如果将眉毛和黛色染得更加深情,
也许会到达那丹青笔墨难以描绘的境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风:春天的东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雕鞍:精美的马鞍,象征着美好和富贵,但也暗示着难以留住的过往。
  • 柔情:温柔而深厚的情感。
  • 岭头云:高山上的云,形容情感的高远和难以触及。
  • 青楼:指妓院,古代文化中常象征着风月之地。
  • 丹青:指绘画,形容艺术的表现。

典故解析

  • 青楼:在宋代,青楼文化盛行,妓女与文人相交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与情感纠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宋代的诗作。宋代的诗词多以细腻、婉约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玉楼春》可能是写于春天,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感慨以及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玉楼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气息以及情感的复杂。诗的开头“东风杨柳门前路”,描绘出春天的温暖和生机,柳树的摇曳象征着柔情与变化。紧接着“毕竟雕鞍留不住”,则引入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雕鞍的华丽无法永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脆弱。

“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一句,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离别的伤感。柔情如同高山上的云,既美丽又遥不可及,而别离的泪水则如同花瓣上的雨滴,轻柔却又让人心痛。

后面的“青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则表现了繁华背后的孤独与无奈,青楼的画幕象征着过往的欢愉,而车马的离去则令这种美好瞬间消散。

最后两句“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则表达了对深情的渴求,如果能将眉黛染得更浓,或许能到达一种难以用画笔表现的情感境地,展现了作者对爱的向往与无奈。

整首诗在细腻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的追忆,也有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人们在情感中的脆弱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风杨柳门前路:春风吹动柳树,描绘出春天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2. 毕竟雕鞍留不住:华丽的马鞍虽美好,但终究无法永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3. 柔情胜似岭头云:柔情如云,轻柔而难以捉摸,暗示情感的高远与难以实现。
  4. 别泪多如花上雨:离别之痛如同花上滴雨,轻盈却又带来心痛,表现了对离别的悲伤。
  5. 青楼画幕无重数:青楼的画幕象征着繁华,与愉悦的往昔形成对比。
  6. 听得楼边车马去:车马离去声响,暗示着欢愉的结束与孤独的来临。
  7. 若将眉黛染情深:渴望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浓烈,用眉黛来染深情。
  8. 且到丹青难画处: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超越了画笔的能力,展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柔情比作岭头的云,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情感具象化,使其更富有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无奈,表达了情感的复杂和深刻,突出“无常”这一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着春天与新的开始。
  • 杨柳:代表柔情与温暖。
  • 雕鞍:象征美好与短暂。
  • 青楼:象征繁华与孤独。
  • 别泪:象征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雕鞍”象征什么?
    A) 美好与富贵
    B) 贫穷与苦难
    C) 友情与亲情
    D) 自由与孤独

  2. “柔情胜似岭头云”中的“云”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轻盈与高远
    B) 冷漠与消散
    C) 暗淡与脆弱
    D) 固执与顽强

  3. 诗中“青楼画幕无重数”表达了什么?
    A) 对繁华的赞美
    B) 对孤独的感叹
    C) 对友情的怀念
    D)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欧阳修的《蝶恋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欧阳修的《蝶恋花》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展现了一种更为开阔的情感视野。

对比这两首诗,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表达离别情感时的不同侧重点和手法。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