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袁简斋太史》

时间: 2025-01-04 07:57:06

一代才豪仰大贤,天公位置却天然。

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

暂借玉堂留姓氏,便依勾漏作神仙。

由来名士如名将,谁似汾阳福命全?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呈袁简斋太史
作者: 黄景仁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代才豪仰大贤,天公位置却天然。
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
暂借玉堂留姓氏,便依勾漏作神仙。
由来名士如名将,谁似汾阳福命全?

白话文翻译:

这一代的才俊都仰慕大贤之人,然而上天的位置却是自然而然的。
文章草率的作品都能流传千古,仕途匆忙只过了十年。
暂时借用玉堂留下名字,便像勾漏般去追求神仙的境界。
历来名士就如同名将,哪位能比得上汾阳的福泽与命运?

注释:

  • 才豪:指有才能和气魄的人。
  • 天公位置:指天命或上天所给予的地位。
  • 草草:草率,形容写作不够细致。
  • 匆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玉堂:美好的书房,代指高雅的文化氛围。
  • 勾漏:古代指工匠,隐喻追求神秘境界的人。
  • 汾阳:汾阳是历史上著名的地方,指代命运或福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景仁(1640-1710),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景仁,籍贯浙江,出身于士大夫家庭。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和人文为题材,作品中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文人追求名利与理想的矛盾时期。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士与仕途的思考,感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历史的苍凉。

诗歌鉴赏:

黄景仁在《呈袁简斋太史》中,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他对名士与仕宦生活的深刻洞察。诗的首句“才豪仰大贤”开篇引入对一代才俊的崇敬,但随即转入“天公位置却天然”,表明对命运安排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文章草草皆千古”,则揭示出他对自己创作的自谦,似乎认为自己虽有作品流传,却未能充分表达内心的深邃思想。

“仕宦匆匆只十年”一句,体现了作者对仕途的短暂与急促的反思,暗示了在名利场中的无奈与复杂。接着“暂借玉堂留姓氏”,从高雅的文化环境中寻求自我认同,而“便依勾漏作神仙”则引发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追求,表达出一种对超然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由来名士如名将”,则进一步探讨了历史上名士与命将间的关系,强调汾阳的命运在于个人的福气和运势,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丰富,既有对自我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历史名士的比较,最后却又带着一丝无奈和哲理的感悟,展现了黄景仁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代才豪仰大贤”:表达对时代才俊的仰慕之情。
  2. “天公位置却天然”:人对于命运的无奈感慨。
  3. “文章草草皆千古”: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谦卑和自嘲。
  4. “仕宦匆匆只十年”:对仕途短暂的感叹。
  5. “暂借玉堂留姓氏”:通过文化环境寻求身份认同。
  6. “便依勾漏作神仙”:追求理想生活的隐喻。
  7. “由来名士如名将”:名士与名将间的关系探讨。
  8. “谁似汾阳福命全”:探讨命运与个人成就的关系。

修辞手法:

  • 对比:名士与名将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个人成就的思考。
  • 借代:用“玉堂”象征高雅文化环境。
  • 隐喻:通过“勾漏”描绘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个人命运与历史成就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对名士生涯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终回归对命运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才豪:象征着才华与气度。
  • 大贤:代表智慧与道德的楷模。
  • 玉堂:象征文人雅士的文化追求。
  • 神仙:隐喻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 汾阳:象征命运与福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代才豪仰大贤”的意思是?

    • A. 一代人都崇拜贤人
    • B. 一代人都反对贤人
    • C. 一代人都不认识贤人
    • D. 一代人都对贤人冷漠
  2. 诗中提到的“玉堂”主要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高雅文化
    • C. 官场
    • D. 战场
  3. 诗人对仕途的态度是?

    • A. 满足
    • B. 无奈
    • C. 渴望
    • D. 忽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滕王阁序》相比,黄景仁的《呈袁简斋太史》同样展现了对个人成就与历史命运的思考,但王勃更侧重于豪情壮志,而黄景仁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景仁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黄景仁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