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拟李陵诗传》

时间: 2025-01-04 10:29:09

清时难再得,离别安可留。

出门望西北,欲往还绸缪。

俯视长河奔,方舟激中流。

惊波一何骇,返顾令人忧。

天风吹枯桑,日暮寒飕飕。

何当从此别,送子狐白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时难再得,离别安可留。
出门望西北,欲往还绸缪。
俯视长河奔,方舟激中流。
惊波一何骇,返顾令人忧。
天风吹枯桑,日暮寒飕飕。
何当从此别,送子狐白裘。

白话文翻译:

清明的时光难以再现,离别时又怎能留住?
走出门外望向西北,心中却想要徘徊不前。
俯视奔腾的长河,方舟在激流中前行。
波涛惊险无比,回头望去令人忧虑。
天风吹拂着枯萎的桑树,黄昏时分寒意袭人。
何时才能不再分别,送别你,穿着白狐皮衣。

注释:

  • 清时:指的是清明的时光,寓意美好的时光。
  • 绸缪:指的是想要有所准备或打算,形容犹豫不决。
  • 俯视:低头看。
  • 惊波:波涛汹涌的样子,形容水面的动荡。
  • 寒飕飕:形容寒风刺骨的样子。
  • 狐白裘:狐皮制成的白色外衣,象征着尊贵与温暖。

典故解析:

“送子狐白裘”可能暗示着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狐皮在古代被视为贵重的物品,象征着保护和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离别之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不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时的难得与离别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的“清时难再得,离别安可留”一句,便道出了离别时的无奈与不舍。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望向西北的情景,暗示着诗人心中的思绪与牵挂。长河奔流、惊波骇浪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离别带来的情感波动与忧虑,似乎在暗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天风吹枯桑,日暮寒飕飕”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展现出一种苍凉的美感,而“何当从此别,送子狐白裘”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祝福,表现了对离别者的思念与牵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与离别者之间深厚的情感,体现了古代诗人的细腻与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清时难再得”:美好的时光难以再次获得,表现对时光的珍惜。
    2. “离别安可留”:离别时又怎能留住,表达无奈与失落。
    3. “出门望西北”:走出家门,目光投向西北,暗示对故土的思念。
    4. “欲往还绸缪”:想要徘徊不前,表现犹豫和不舍。
    5. “俯视长河奔”:低头看奔流不息的长河,寓意时间的流逝。
    6. “方舟激中流”:舟船在激流中前行,暗示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7. “惊波一何骇”:波涛的惊险令人震惊,表现内心的不安。
    8. “返顾令人忧”:回头望去令人忧虑,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9. “天风吹枯桑”:天风吹拂着枯萎的桑树,象征生命的凋零。
    10. “日暮寒飕飕”:黄昏时分,寒风刺骨,反映孤独的心境。
    11. “何当从此别”:何时才能不再分别,表现对未来的期待。
    12. “送子狐白裘”:送别穿着白狐皮衣的朋友,寓意对未来的祝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离别比作波涛汹涌的长河。
    • 拟人:自然景象与人感情相结合,如“天风吹枯桑”。
    • 对仗:诗句在结构上的对称,如“清时难再得,离别安可留”。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以及对离别者的深情祝愿,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细腻。

意象分析:

  • 清时:象征着美好与珍贵的时光。
  • 长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程。
  • 枯桑:象征生命的凋零与无常。
  • 狐白裘:象征着温暖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时”指的是什么? A. 迷茫的时光
    B. 美好的时光
    C. 忧伤的时光
    D. 动荡的时光

  2. “何时才能不再分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无奈
    C. 愤怒
    D. 失望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与汪元量的《月夜拟李陵诗传》,两者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汪元量则显得细腻与沉郁。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