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秋怀 其七》

时间: 2025-01-04 10:43:29

几欲相酬答,诗情了不关。

携从五溪远,直过洞庭宽。

叹我终成累,多君不可删。

黄昏伫立久,云尽觉无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秋怀 其七 赵蕃 〔宋代〕

几欲相酬答,诗情了不关。 携从五溪远,直过洞庭宽。 叹我终成累,多君不可删。 黄昏伫立久,云尽觉无山。

白话文翻译:

几次想要回应你的诗,却发现我的诗情与你无关。 带着诗篇从遥远的五溪而来,直接穿越宽阔的洞庭湖。 感叹我终究成了负担,而你的诗篇却不可删减。 黄昏时分长时间伫立,云散后感觉山已不见。

注释:

  • 几欲相酬答:几次想要回应你的诗。
  • 诗情了不关:我的诗情与你无关。
  • 携从五溪远:带着诗篇从遥远的五溪而来。
  • 直过洞庭宽:直接穿越宽阔的洞庭湖。
  • 叹我终成累:感叹我终究成了负担。
  • 多君不可删:你的诗篇却不可删减。
  • 黄昏伫立久:黄昏时分长时间伫立。
  • 云尽觉无山:云散后感觉山已不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此诗可能是赵蕃在秋日怀念远方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秋日怀念远方友人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身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携从五溪远,直过洞庭宽”描绘了诗人远行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而“叹我终成累,多君不可删”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对友人诗篇的珍视。最后两句“黄昏伫立久,云尽觉无山”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欲相酬答,诗情了不关”:诗人几次想要回应友人的诗,却发现自己的诗情与友人无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诗情的无奈。
  • “携从五溪远,直过洞庭宽”:诗人带着诗篇从遥远的五溪而来,直接穿越宽阔的洞庭湖,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友人的深情。
  • “叹我终成累,多君不可删”:诗人感叹自己终究成了负担,而友人的诗篇却不可删减,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对友人诗篇的珍视。
  • “黄昏伫立久,云尽觉无山”:诗人黄昏时分长时间伫立,云散后感觉山已不见,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云尽觉无山”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
  • 对仗:“携从五溪远,直过洞庭宽”通过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内心的孤寂与迷茫。

意象分析:

  • 五溪:象征着遥远的距离和诗人的远行。
  • 洞庭湖:象征着宽阔的视野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 黄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 云尽觉无山: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携从五溪远”中的“五溪”象征着什么? A. 遥远的距离 B. 宽阔的视野 C. 时间的流逝 D. 内心的迷茫

  2. 诗中“黄昏伫立久,云尽觉无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豪迈情怀 B. 内心的孤寂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3. 诗中“叹我终成累,多君不可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诗篇的什么态度? A. 无奈 B. 珍视 C. 忽视 D. 厌倦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通过秋日的景色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秋日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寄秋怀 其七》与杜甫《秋兴八首》:两者都通过秋日的景色抒发情感,但赵蕃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