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径萧萧落木疏,小桥流水限林庐。秋风黄叶少人迹,鸡犬不闻惟读书。
白话文翻译:
山间小径上,落叶稀疏,风吹过发出萧萧声响;小桥下流水潺潺,环绕着林中的小屋。秋风中,黄叶飘落,人迹罕至;四周寂静,连鸡犬的声音都听不到,只有读书声在回荡。
注释:
- 山径:山间的小路。
- 萧萧:形容风吹落叶的声音。
- 落木疏:落叶稀疏。
- 限:环绕、围绕。
- 林庐:林中的小屋。
- 黄叶:秋天的落叶。
- 少人迹:很少有人来往。
- 鸡犬不闻:形容非常寂静,连鸡犬的声音都听不到。
- 惟读书:只有读书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人画家代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沈周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与他的画风相得益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静谧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沈周在诗中通过对山径、小桥、流水、林庐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心读书的意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秋日山林的静谧画面。首句“山径萧萧落木疏”,通过“萧萧”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落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次句“小桥流水限林庐”,以小桥和流水为背景,突出了林中庐舍的幽静。后两句“秋风黄叶少人迹,鸡犬不闻惟读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寂静,通过“少人迹”和“鸡犬不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专心读书的境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径萧萧落木疏:山间小径上,落叶稀疏,风吹过发出萧萧声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 小桥流水限林庐:小桥下流水潺潺,环绕着林中的小屋,突出了林中庐舍的幽静。
- 秋风黄叶少人迹:秋风中,黄叶飘落,人迹罕至,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 鸡犬不闻惟读书:四周寂静,连鸡犬的声音都听不到,只有读书声在回荡,强化了专心读书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拟人:“萧萧”形容风吹落叶的声音,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 对仗:“山径萧萧落木疏”与“小桥流水限林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通过描绘山林的静谧景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专心读书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径:象征着通往自然和宁静生活的道路。
- 萧萧:形容风吹落叶的声音,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 小桥流水:象征着宁静和和谐的生活环境。
- 林庐:象征着远离尘嚣的隐居之所。
- 黄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岁月的流逝。
- 少人迹:象征着远离人群的孤独和宁静。
- 鸡犬不闻:象征着极端的寂静和专注。
- 惟读书: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萧萧”一词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流水声 B. 风吹落叶声 C. 读书声 D. 鸡犬声
- 诗中“少人迹”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热闹 B. 孤独 C. 繁忙 D. 宁静
- 诗中“鸡犬不闻惟读书”强调了什么? A. 寂静 B. 喧闹 C. 忙碌 D. 悠闲
答案:1. B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林的静谧景象,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沈周的《题画三首 其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林的静谧景象,但沈周的诗更强调读书的宁静,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古代山水诗,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