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时间: 2025-01-04 12:21:42

玉真能唱朱帘静。

忆在双莲池上听。

百分蕉叶醉如泥,却向断肠声里醒。

夜凉水月铺明镜。

更看娇花闲弄影。

曲终人意似流波,休问心期何处定。

意思解释

木兰花

作者:晏几道 〔宋代〕

原文展示:

玉真能唱朱帘静。
忆在双莲池上听。
百分蕉叶醉如泥,却向断肠声里醒。
夜凉水月铺明镜。
更看娇花闲弄影。
曲终人意似流波,休问心期何处定。

白话文翻译:

美玉般的真声在朱色帘子后轻轻唱着。
我思念那时候在双莲池上聆听的情景。
那片片蕉叶醉得像泥一样,却又在断肠的哀声中苏醒。
夜晚的凉风和水面上的明月铺展成一面明镜。
我再看那娇嫩的花儿悠闲地摇曳着自己的影子。
曲子终了,人的心意就像流动的波澜,
不必再问我的心情何处能定。

注释:

  • 玉真:指美好的声音或歌声。
  • 朱帘:红色的帘子,象征着美丽的场景或情境。
  • 双莲池:指有双重莲花的池塘,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百蕉叶:形容蕉叶繁茂,给人以醉意。
  • 断肠声:形容悲伤或思念的声音。
  • 水月:水面上的月光,象征着清凉和宁静。
  • 曲终:指乐曲结束,暗示感情的结束或变化。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通过意象和情感传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作者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989年-1055年),字幼璋,号秋水,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以词风清丽、意境悠远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物,代表作有《临江仙》《蝶恋花》等。

创作背景:

《木兰花》创作于宋代,正值北宋社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文人雅士的交往与情感的纠葛。因此,诗中流露出的思念、伤感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正是当时文人常见的情感表达。

诗歌鉴赏:

《木兰花》是一首饱含情感和细腻意象的词作。开篇以“玉真能唱朱帘静”引入,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好的场景,让人联想到优雅的歌声在轻柔的帘子后飘荡。接着,诗人回忆起在双莲池上聆听这歌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温柔而怀旧的氛围。蕉叶醉如泥的描写,既传达了醉意,也表现了思念的缠绵。

“夜凉水月铺明镜”句中,水面上的明月映照出清凉的夜色,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绪。这种宁静又与后面的“更看娇花闲弄影”形成对比,娇花的悠闲似乎在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最后的“曲终人意似流波”则是对情感的总结,表明人的心情如同流水般无法捉摸,暗示着对情感归宿的无奈与迷茫。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过往的无限追忆和对当下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真能唱朱帘静:美好的声音在静谧的空间中回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忆在双莲池上听:回忆起在双莲池旁聆听歌声的美好时光,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
  3. 百分蕉叶醉如泥,却向断肠声里醒:蕉叶的醉态与悲伤的声音形成对比,暗示思念的痛苦。
  4. 夜凉水月铺明镜:夜晚的清凉与明亮的水面,象征着宁静却又有些忧伤的心情。
  5. 更看娇花闲弄影:娇花在月光下摇曳的影子,表现出一种闲适却又孤独的感觉。
  6. 曲终人意似流波,休问心期何处定:结束的乐曲与波动的心情,表明情感的无常与不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夜凉水月铺明镜”,用明镜比喻水面,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娇花闲弄影”,赋予花儿以人的动作,增添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情感的流动,展现了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过往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真:象征纯美的声音,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朱帘:代表着华丽与美丽的场景。
  • 双莲池: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和谐。
  • 蕉叶:表现了醉态与思念的交织。
  • 水月: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深度。
  • 娇花:代表着美丽与脆弱,暗示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朱帘”最可能象征什么? A. 悲伤
    B. 美丽
    C. 贫穷
    D. 忧郁

  2. 填空题:诗中“夜凉水月铺__”一句,反映了诗人对____的感受。

  3. 判断题:诗中“曲终人意似流波”表达的是一种情感的稳定。(对/错)

答案:

  1. B. 美丽
  2. 明镜;夜晚的清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木兰花》 vs 《如梦令》:两者都使用了细腻的意象与情感表达,但《木兰花》更强调内心的孤独,而《如梦令》则多了一份对爱情的执著与温暖。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
  3. 《晏几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