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君俞兼简少孙六首 其六》

时间: 2024-09-19 21:28:01

书空懒作咄咄语,催老祗怪骎骎来。

断梦已将愁共远,离魂不觉泪惊回。

病馀想见崭岩玉,欢处犹怀宛转杯。

能伴晴和着屐否,深山应有未凋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君俞兼简少孙六首 其六
作者:李之仪

书空懒作咄咄语,
催老祗怪骎骎来。
断梦已将愁共远,
离魂不觉泪惊回。
病馀想见崭岩玉,
欢处犹怀宛转杯。
能伴晴和着屐否,
深山应有未凋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懒散与无奈,似乎在批判空谈无用。催促着自己已渐渐老去,只是怪自己为何总是匆匆而来。在梦境中,愁苦的思绪已然远去,而离魂却在无意识中流下惊愕的泪水。病中渴望见到崭新的山石,欢乐的场所依旧怀念那杯中回旋的美酒。能否与你同行在晴和的日子里,深山中也许还有未凋谢的梅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书空:形容空谈,没有实质内容。
  • 咄咄语:指急切的言辞,带有责备的意味。
  • 骎骎:形容马走得快,此处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 断梦:梦境被打断,暗示思绪的纷乱。
  • 离魂:离开的灵魂,表达对心情的迷失。
  • 宛转杯:指酒杯中酒的流动,象征欢乐与回忆。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描绘,反映了古人对于生活、时间流逝与个人感受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汝能,号阮亭,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李之仪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而闻名。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交织的时刻,体现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回忆的眷恋。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次韵君俞兼简少孙六首 其六》是一首心绪复杂的诗,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过往欢乐的怀念。诗的开头“书空懒作咄咄语”,表现出一种对空谈的厌倦,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催老”,不仅是对自身衰老的感慨,也是一种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惋惜。

接下来的句子“断梦已将愁共远”,展现出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作者在梦中体会到的愁苦似乎正在慢慢消散,但是“离魂不觉泪惊回”却暗示着他内心仍有未解的忧伤,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后面的“病馀想见崭岩玉,欢处犹怀宛转杯”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作者希望重回那些欢乐的场景,重温与友人共饮的温馨时光。诗的最后两句“能伴晴和着屐否,深山应有未凋梅”则暗示了渴望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李之仪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使得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书空懒作咄咄语:对空谈的懒散与无奈,暗示对无意义对话的拒绝。
  2. 催老祗怪骎骎来:时间流逝令人感叹,追问为何总是匆匆而来。
  3. 断梦已将愁共远:梦被打断,愁绪似乎已远去。
  4. 离魂不觉泪惊回:离去的灵魂在不知不觉中流泪,表现出内心的痛苦。
  5. 病馀想见崭岩玉:病后渴望见到美丽的自然,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6. 欢处犹怀宛转杯:对欢乐时光的怀念,与友人共饮的情景仍在心头。
  7. 能伴晴和着屐否:希望与友人在晴好的天气中共度时光。
  8. 深山应有未凋梅:深山中或有未凋的梅花,暗示着对自然与美好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骎骎”用以比喻时间的快速流逝。
  • 拟人:如“离魂不觉泪惊回”赋予灵魂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美好回忆的眷恋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李之仪深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空:象征无聊与无意义的交谈。
  • 骎骎:象征时间的流逝。
  • 断梦:暗示内心的迷茫与痛苦。
  • 崭岩玉:象征美丽的自然。
  • 宛转杯:象征欢乐的时光与回忆。
  • 未凋梅:象征希望与美好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书空懒作咄咄语”中的“书空”指的是什么?

    • A. 书写
    • B. 空谈
    • C. 空间
  2. 诗中提到的“骎骎”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时间的流逝
    • B. 朋友的到来
    • C. 梦境的迷离
  3. 诗的最后一句“深山应有未凋梅”表达了什么意愿?

    • A. 期待自然的美好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李之仪的《次韵君俞兼简少孙六首 其六》都在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亲友的思念,但杜甫更侧重于家庭情感的表达,而李之仪则更注重于对自然的向往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李之仪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