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时间: 2024-09-19 20:4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作者: 毛珝 [宋代]
顾曲多情,寻芳未老。
一庭风月知音少。
梦随蝶去恨墙高,
醉听莺语嫌笼小。
红烛呼卢,黄金买笑。
弹丝踮踩长安道。
彩笺拈起锦囊花,
绿窗留得罗裙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与渴望。作者回忆起年轻时的情感,尽管时光流逝,心中依然充满了对花草和春光的向往。在这个花园内,知音却寥寥无几,梦境如同随蝶而去,无法逾越高墙,醉听黄莺的歌声,却又觉得空间狭小,难以尽兴。红烛点亮,黄金换来欢笑,这一切都在长安的街道上流淌。彩纸上写满了美丽的词句,窗前依然留存着那段美好的回忆。
注释:
- 顾曲:指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 寻芳未老:寻找花香的心情依旧年轻。
- 知音少:志同道合的人很少。
- 梦随蝶去:梦境如同蝴蝶般飞去,寓意难以追寻。
- 醉听莺语:沉醉于黄莺的歌声。
- 红烛呼卢:用火烛来呼唤美好的事物。
- 弹丝踮踩:形容弹奏乐器并跟随节拍起舞。
- 彩笺:彩色的纸张,常用于写诗或记录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 长安道:长安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代表繁华与文化。诗中提到的“长安道”寓意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珝,字仲明,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
《踏莎行》是毛珝在抒发对青春和自然的怀念中创作而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感性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开头两句“顾曲多情,寻芳未老”,便透露出一种对往昔的感慨,尽管时光在流逝,但心中那份对美的追求从未减弱。接下来的“梦随蝶去恨墙高”则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梦境如同蝴蝶般短暂而易逝,而高墙却阻隔了前行的道路。接着“醉听莺语嫌笼小”通过对黄莺歌声的沉醉,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隐含了对局限的抱怨。最后,诗词以“彩笺拈起锦囊花,绿窗留得罗裙草”收尾,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藏与留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柔的怀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顾曲多情,寻芳未老: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一庭风月知音少:描绘了环境的美丽与知音的稀少,突显孤独感。
- 梦随蝶去恨墙高:梦境的短暂与现实的阻碍,让人感到无奈。
- 醉听莺语嫌笼小:沉醉于自然之声,却又觉得空间的局限。
- 红烛呼卢,黄金买笑:在美好瞬间的追求中,展现了对快乐的渴望。
- 弹丝踮踩长安道:在繁华的长安街道上,享受生活的美好。
- 彩笺拈起锦囊花:用诗词记录下美好回忆。
- 绿窗留得罗裙草:窗前的草木,见证了过往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随蝶去”,将梦比作蝴蝶,形象且生动。
- 拟人:黄莺的歌声被赋予了情感,体现了自然与人的交融。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局限的无奈,情感真挚且富有层次感。
意象分析:
- 蝶:象征梦境与自由,代表美好与短暂。
- 莺:代表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活力,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红烛:象征着欢笑与温情的瞬间,代表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绿窗: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思念,留存了过往的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梦随蝶去”中的“蝶”象征什么? A. 自由
B. 短暂的美好
C. 生命
D. 所有选项均是 -
“红烛呼卢”中的“红烛”意指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生命
D. 所有选项均是 -
本诗表现了对什么的怀念? A. 自然
B. 青春
C. 友谊
D. 所有选项均是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 by 李清照:同样表达了对青春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天净沙·秋思》 by 马致远:表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毛珝《踏莎行》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美,后者则更显人情冷暖与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曲鉴赏》
- 相关文章和研究论文可以帮助更深入理解毛珝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