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
时间: 2025-01-17 10:47: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
作者: 方干 〔唐代〕
中天坐卧见人寰,
峭石垂藤不易攀。
晴卷风雷归故壑,
夜和猿鸟锁寒山。
势横绿野苍茫外,
影落平湖潋滟间。
师在西岩最高处,
路寻之字见禅关。
白话文翻译:
在高空中坐卧,俯瞰人间景象,
峭壁上的藤条垂挂,攀爬起来很不容易。
晴天里,风和雷声卷回故乡的山谷,
夜晚与猿声和鸟鸣交织,锁住了寒冷的山林。
眼前是广阔的绿野,苍茫的天地尽收眼底,
倒影映在平湖中,波光粼粼,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大师在西岩的最高处,
沿着蜿蜒的山路寻去,才能见到禅宗的境界。
注释:
字词注释:
- 中天:指高空,通常指代天空。
- 人寰:人间,世俗社会。
- 峭石:陡峭的石头。
- 垂藤:垂挂的藤蔓。
- 锁寒山:形容夜晚的猿鸟声将寒冷的山林锁住。
典故解析:
- 应天寺:指的是一座寺庙,可能和道教或佛教有关,象征着高深的哲理和修行。
- 猿鸟:常常用来象征孤寂、自然的声音,暗示修行者的孤独与内心的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干游历应天寺时,诗人被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所吸引,产生了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诗中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和修行者的境界。开头两句描绘了高空视野下的世界,展现出诗人对人间的观察与思考。接着,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以晴天的风雷和夜晚的猿鸟声,传达出一种与世隔绝的修行氛围。
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宁静哲思,尤其是“师在西岩最高处,路寻之字见禅关”一句,表达了到达高深境界需经过艰难的修行和探索。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修行之路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天坐卧见人寰:表现了诗人身处高空,俯视人间,感受到世俗喧嚣的宁静。
- 峭石垂藤不易攀:描绘了高耸的山石和垂挂的藤蔓,暗示修行的艰难与不易。
- 晴卷风雷归故壑:晴天的风雷声似乎在召唤诗人回归故乡的情怀。
- 夜和猿鸟锁寒山:夜晚的猿鸟声让寒冷的山更显寂静,传达出孤独的修行感受。
- 势横绿野苍茫外: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象,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
- 影落平湖潋滟间:描绘出湖面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流露出诗人的欣赏之情。
- 师在西岩最高处:提到修行的师父,暗示心灵的向导和目标。
- 路寻之字见禅关:形容修行的道路曲折,但最终能达到禅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境界,增强情感表现。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天: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峭石:代表修行路上的艰难与挑战。
- 猿鸟:象征孤独与自我反思。
- 平湖:寓意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方干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师在西岩最高处”指的是什么?
- A. 修行的困难
- B. 禅宗的境界
- C. 诗人的朋友
-
“影落平湖潋滟间”描述的是哪个景象?
- A. 山的陡峭
- B. 湖面的波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与方干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描绘宁静的生活,而方干则强调修行的艰难与内心的探索。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方干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