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员外新阳别业》
时间: 2025-01-17 10:30: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许员外新阳别业
作者: 方干 〔唐代〕
兰汀橘岛映亭台,不是经心即手栽。
满阁白云随雨去,一池寒月逐潮来。
小松出屋和巢长,新径通村避笋开。
柳絮风前欹枕卧,荷花香里棹舟回。
园中认叶封林草,檐下攀枝落野梅。
莫恣高情求逸思,须防急诏用长材。
若因萤火终残卷,便把渔歌送几杯。
多谢郢中贤太守,常时谈笑许追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园林,兰草和橘树映衬着亭台,似乎不是经过精心栽培的,而是自然生长的。满阁的白云随着雨水飘散,一池的寒月伴随着潮水的涌动。小松树长出屋外,新的小径通向村庄,避开了笋的繁茂。风中柳絮轻轻摇曳,我在这风中枕卧;荷花散发着香气,划舟归来。园中认出树叶遮盖的草地,檐下攀折的则是野梅。不要过于沉溺于高雅的情趣,须谨防急切的命令来临。若因为萤火虫的微光而错过了诗书的卷页,就请把渔歌送上几杯酒。感谢郢中贤良的太守,总是与我谈笑追陪。
注释
- 兰汀:指兰草生长的水边小岛。
- 橘岛:橘子树生长的小岛。
- 亭台:指园中的建筑。
- 满阁:形容屋内充满白云。
- 寒月:指清冷的月光。
- 逐潮来:随着潮水的变化而来。
- 小松:小松树。
- 新径:新开辟的小路。
- 避笋开:避免竹笋的生长。
- 柳絮:柳树的绒毛,春天随风飘落。
- 棹舟回:划船归来。
- 高情:高尚的情趣。
- 急诏:急促的命令。
- 萤火:萤火虫,象征微弱的光亮。
- 渔歌:渔夫唱的歌。
- 郢中贤太守:指在郢地的贤明太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干,字子干,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籍贯四川。方干的诗风清新,常常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方干在新阳的别业,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园林场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兰汀橘岛”勾勒出水边的灵动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天空和水面,满阁的白云与寒月的潮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小松出屋”和“新径通村”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后面的描写则转向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柳絮飘飞、荷花香气,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则引入了一种思考,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高雅的情趣,而忽略现实中的责任,这种对比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最后,诗人以感谢郢中太守的方式,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兰汀橘岛”展示了美丽的自然环境,暗示诗人对自然的珍视。
- 第二句:说明诗人认为这种美不是人工栽培的,而是自然的馈赠。
- 第三句:描绘雨后白云和清冷的月光,给人以幽静的感觉。
- 第四句:池中寒月与潮水相互影响,表现了自然的变化。
- 第五句:小松树生长于屋外,表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 第六句:新开的小径通向村庄,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第七句:描绘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第八句:通过荷花的香气,表现出生活的美好。
- 第九句:对园中景物的认知,表现了诗人的细致观察。
- 第十句:提醒人们在追求高情雅致的同时,不可忽略现实中的责任。
- 第十一句:以萤火虫暗喻微弱的光亮,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 第十二句:最后的感谢表达了对朋友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阁白云”比喻诗人心中无忧的境界。
- 拟人:如“寒月逐潮来”,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兰汀橘岛映亭台”和“满阁白云随雨去”,形成韵律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对高情逸思的警示,提醒人们关注现实,珍惜友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象征高洁和优雅。
- 橘:象征丰收和美好生活。
- 云:象征变化和自由。
- 月:象征宁静和思考。
- 松:象征坚韧和长寿。
- 柳:象征柔美和生命力。
- 荷:象征纯洁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兰汀橘岛”指的是哪里?
- A. 水边的小岛
- B. 高山之巅
- C. 大海之畔
-
诗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沉迷于高雅情趣
- B. 关注现实责任
- C. 忽略人际关系
-
“荷花香里棹舟回”表现了什么?
- A. 忙碌的生活
- B. 悠闲的心情
- C. 复杂的情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生活的宁静。
- 孟浩然《春晓》:以春天的景象传达对生活的热爱。
- 杜甫《春望》:对时局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方干研究》